拐棗的意思、拐棗的詳細解釋
拐棗的解釋
①落葉喬木,葉子卵形或卵圓形,花淡黃綠色,果實近球形,果柄肥厚彎曲,肉質,紅褐色,味甜,*********。種子扁圓形。果柄、種子、樹皮等均可入藥。也叫枳椇(zhǐjǔ)、雞爪樹。②這種植物的果實和果柄。
詞語分解
- 拐的解釋 拐 ǎ 轉折:拐彎。 騙:拐騙。拐賣。 走路不穩,跛:他走路一拐一拐的。 走路時幫助支持身體的棍:拐棍。雙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棗的解釋 棗 (棗) ǎ 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葉卵形,開小黃花,核果稱“棗子”或“棗兒”,橢圓形,熟時紅色,可食:棗紅。棗泥。囫囵吞棗(喻讀書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籠統接受)。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
專業解析
拐棗,學名Hovenia dulcis,是鼠李科枳椇屬落葉喬木的成熟果序,其名稱源于果梗部分呈不規則彎曲狀。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拐棗果實由肉質果梗和球狀種子組成,果梗含豐富葡萄糖與蘋果酸鈣,味甜可生食或釀酒。
從藥用價值分析,《中藥大辭典》指出其種子(枳椇子)性平味甘,歸胃經,具解酒毒、止渴除煩之效,常用于酒醉嘔吐、煩熱口渴等症。《中華本草》補充說明,其果梗可鮮用或曬幹入藥,現代研究顯示含三萜皂苷類成分,具有保肝作用。
在民俗應用中,明代《救荒本草》已記載其果梗可作代糖食用,西北地區民間至今保留用拐棗熬制饴糖的傳統工藝。該植物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廣泛分布,因果梗形态酷似“萬”字,部分地區稱其為“萬壽果”。
網絡擴展解釋
拐棗,學名枳椇(Hovenia dulcis),是鼠李科枳椇屬的落葉喬木,其名稱和特征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 形态特征:果實形态扭曲,形似佛教符號“卍”,故得名“萬壽果”;又因果柄彎曲如雞爪,别稱雞爪連、金鈎梨等。
- 方言别稱:不同地區叫法多樣,如客家話稱“桔杻”,北方部分地區稱“拐角”或“蜜爪爪”。
二、植物特征
- 樹形:高大喬木,可達10-25米,樹皮灰褐色,枝條褐色或黑紫色。
- 葉片:寬卵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葉面綠色,背面灰綠色。
- 果實:
- 果柄:肉質肥厚,成熟後呈紅褐色或棕褐色,含大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味甜微澀。
- 果核:近球形,種子裸露于果肉外,暗褐色。
三、分布與習性
- 分布:原産于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地亦有分布,國内多見于江西、陝西、四川、雲南等省。
- 生長環境:喜陽光,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邊、山坡或潮濕谷地,適應性強。
四、用途與價值
- 食用:霜後成熟果柄可直接生食,或釀酒、制糖。
- 藥用:
- 功效:果柄、種子入藥,具解酒毒、清熱利尿、止渴除煩之效,古籍《唐本草》記載其“潤五髒,利大小便”。
- 應用:常用于緩解醉酒、煩渴、嘔吐等症狀。
- 經濟價值:木材紋理美觀,可用于建築及工藝品制作。
五、曆史與文化
- 悠久曆史:《詩經·小雅》中“南山有枸”的“枸”即指拐棗,說明其食用曆史超2000年。
- 象征意義:因形似“卍”字符,被視為吉祥物,寓意長壽。
拐棗集食用、藥用、文化價值于一體,是一種兼具獨特性與實用性的古老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一是保險裝置鼻吹駁堯不賴蔔數隻偶殘碑草底逞瑞獃磕磕德薄才疏斷籝飛翻撫臨感服扞衛購誘晷漏固陰沍寒薦飨佳趣結驩解倦佶烈颽風欿憾扣押雷奔雲谲黎幔流颷胪名羅刹女漫談描狀南京臨時參議院難兄難弟内堂蒲衣輕赍綱青蘋清算青陽腔犬齒塞拉利昂三尺秋霜贍振少君書評澾瀸陶家柳填如天兄體現徒庶纨質瓦松微過細故仙椿享福吓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