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惶恐的意思、惶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惶恐的解釋

[terrified] 惶懼驚恐

惶恐飲藥而死。——《漢書·李廣蘇建傳》

惶恐灘頭說惶恐。——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詳細解釋

(1).恐懼,驚慌。《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建 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 建 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北史·長孫儉傳》:“客人惶恐不敢仰視。” 沙汀 《兇手》:“當那青年走近他時,一種惶恐的顫栗,便又立刻通過他全身了。”

(2).慚愧、難為情。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説也惶恐,因為貧難,無以度日,要尋我妹子讨些盤纏使用。”《三國演義》第六回:“ 術 惶恐無言,命斬進讒之人,以謝 孫堅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那 李員外 也自知惶恐,不去叫他。”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四:“我是盡量地領教了各方面的朋友們的意見,使我感覺着有點惶恐的。”

(3).表示謙恭的用語。《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庚子,定太子見三師儀:……其與三師書,前後稱名‘惶恐’。” 宋 曾鞏 《答孫都官書》:“盛編尚且借觀,而先以此謝。惶恐,惶恐。不宣。” 宋 蘇轼 《與人書》之二:“辱示長箋,詞旨過重,適少冗迫,來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詞為答,想知照未甚訝也。惶恐,惶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惶恐”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因擔憂、害怕或不安而産生的緊張情緒,通常用來描述人在面對未知、壓力或危機時的心理狀态。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内心極度不安、慌亂,帶有對結果不确定的憂慮。例如:“他聽到消息後惶恐不已,不知如何應對。”

  2. 詞源與結構

    • “惶”與“恐”均為表恐懼的單字,疊加後強化了情感強度。
    • 常見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語境,口語中更常用“害怕”“緊張”等詞替代。
  3. 近義詞對比

    • 恐懼:更強調直接的懼怕,如對危險的即時反應(如“恐懼野獸”)。
    • 驚慌:側重因突發狀況而失去冷靜(如“火災中驚慌逃竄”)。
    • 惶恐:則隱含持續性的憂慮,常與對後果的擔憂相關(如“為前途惶恐”)。
  4. 典型用法

    • 作謂語:“面對質問,他惶恐得說不出話。”
    • 作定語:“她露出惶恐的神情。”
    • 成語擴展:如“誠惶誠恐”,強調敬畏與不安并存的狀态。

使用場景舉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文獻或現代語境中的延伸用法,可查閱權威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惶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惶恐》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恐慌不安、驚慌失措的感覺。它通常用來描述人在面對緊急、危險或不确定的情況時,内心的不安和恐懼。

《惶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惶恐》的拆分部首是心和黃。它是一個由11個筆畫組成的漢字。

《惶恐》的來源

《惶恐》的字義來源于古代文字的意思演變。其原義為驚慌、害怕,後來逐漸引申為内心不安和驚恐的意境。

《惶恐》的繁體字

《惶恐》的繁體字為「慌恐」。

《惶恐》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惶恐」的字形寫作「惶恐」,字形結構和現代形式相似,隻是筆畫較為繁瑣。

《惶恐》的例句

1. 在槍聲和爆炸聲中,人們惶恐地四處逃散。

2. 他面對老闆的責問,感到十分惶恐,無言以對。

3. 小孩在夜晚聽到陌生的聲音時,會感到惶恐不安。

《惶恐》的組詞

驚惶、懼惶、痛惶、憂惶、擔惶、恐惶

《惶恐》的近義詞

驚慌、恐懼、害怕、不安、驚恐、憂慮

《惶恐》的反義詞

安定、安心、泰然、鎮定、冷靜、從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