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揮麈的意思、揮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揮麈的解釋

[brandish] 揮動麈尾

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歐陽修《和聖俞聚蚊》

詳細解釋

(1).揮動麈尾。 宋 歐陽修 《和聖俞聚蚊》:“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 清 陳夢雷 《行路難》詩:“揮麈清涼尚不可,何況踉蹌策蹇大道傍。”

(2). 晉 人清談時,常揮動麈尾以為談助。後因稱談論為揮麈。 宋 秦觀 《滿庭芳·茶詞》詞:“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 金 趙秉文 《靈感寺》詩:“欲盡 休公 揮麈樂,鬢絲羞對落花風。”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二林居士》:“揮麈談文,終日不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揮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字面含義:揮動麈尾
    麈(zhǔ)是古代一種形似拂塵的用具,通常用鹿尾制成,用于拂塵或驅蟲。例如,宋代歐陽修在《和聖俞聚蚊》中寫道:“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描述揮動麈尾驅趕蚊蟲的動作。

  2. 引申含義:清談或談論
    晉代名士清談時,常手持麈尾以助談興,因此“揮麈”逐漸代指高雅的談論。如蘇轼《贈治易僧智周》中“揮麈空山亂石聽”,以及秦觀《滿庭芳·茶詞》“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均用此意。

曆史背景:麈尾在魏晉時期是身份與學識的象征,名士們通過揮麈展現風雅,這一行為後來被文學化,成為文人雅集的典型意象。需注意,“揮麈錄”是宋代王明清的筆記著作,與詞義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揮麈

揮麈(huī zh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拆分部首為手和酉,筆畫數為11。它的意思是用拂塵揚去烹饪或炙煮食物上的雜質。這個詞源于古代烹饪時的一種常見操作。

揮麈這個詞在古代經常出現在廚房的場景中。在古時候,人們烹饪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木柴或碳火,這些燃料的燃燒會産生灰燼和霧狀物質。為了确保食物的質量和口感,廚師在食物在爐上烹饪之前,會用拂塵揚去食物上的灰塵和雜質,以保證食物的純淨和口感。

揮麈一詞在繁體字中是揮麈。雖然繁體字的使用減少了,但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被廣泛使用。繁體字揮和麈的結構和形态略有差異,但意思和書寫方式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揮麈的麈字在古代的寫法為“鹿”字加上“纟”旁,表示麈的形狀;揮 字則用手的象形字形狀表示手在握持拂塵的動作。這種方式的漢字寫法更加生動、形象。

以下是“揮麈”這個詞的幾個使用例句參考:

  1. 廚師揮麈後,将食材放入鍋中烹饪。
  2. 她用細心的動作揮麈,将鍋中的灰塵一掃而空。
  3. 在古代,揮麈是确保食物純淨的重要步驟。

以下是一些與“揮麈”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