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蕩其居處,犁平其庭院。比喻徹底摧毀敵方。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且謂蕞爾土司,即掃穴犁庭,不足示武。” 郭孝成 《四川光複記》:“ 重慶 蜀 軍政府,拟合 滇 黔 援 川 軍隊,不日逾 漢 出 秦 ,與我北伐南軍,會于中原,以掃穴犁庭,驅除韃虜。” ********* 《離亂雜詩》之十:“會當立馬 扶桑 頂,掃穴犁庭再誓師。”亦省作“ 掃犁 ”。 清 錢謙益 《佟氏幽憤錄序》:“籌邊料敵,畫灰聚米,慨然有掃犁之志。”參見“ 犂庭掃穴 ”。
“掃穴犁庭”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ǎo xué lí tí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該成語字面意為掃蕩敵人的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徹底摧毀敵方勢力,常用于軍事或重大行動場景。
多用于曆史、軍事或政治語境,如描述戰争勝利、掃黑除惡等徹底性行動。
《掃穴犁庭》是一個成語,意為清除積存的害事之物,比喻徹底清理除害。
《掃穴犁庭》的三個字的部首分别是扌、穴和犭,它們的筆畫分别是3、5和8。
《掃穴犁庭》這個成語出自中國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寒夜》。在小說中,他描寫了主人公使用獨特的方法來清除地下積存的害物,以保護人們的生活安甯。
《掃穴犁庭》的繁體寫法是「掃穴犁庭」。
在古時候,「犭」的形狀更像「豕」,即豬的字形。因此,古代漢字寫法中曾以「豕」代替「犭」。
他以忠誠的态度掃穴犁庭,使得公司重新煥發生機。
清除害事、根除隱患、驅除病毒
除惡務盡、鏟除土匪、掃清障礙
害人害己、制造麻煩、埋下隱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