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旁期的意思、旁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旁期的解釋

亦作“ 旁朞 ”。旁系親屬的喪服。《周禮·春官·司服》“凡兇事,服弁服” 鄭玄 注“其服斬衰齊衰” 唐 賈公彥 疏:“天子諸侯絶旁期,正統之期猶不降,故兼雲齊衰,其正服大功,亦似不降也。”《新唐書·儒學傳下·陳貞節》:“ 煬 , 伯禽 子, 季氏 遠祖,尚不為限,況天子篤親親以及旁朞,誰不曰然?” 清 朱大韶 《實事求是齋經義·積非追服之名辨》:“諸侯絶旁期,本不為兄弟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旁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古代禮制及文獻分析:

一、基本解釋

旁期(拼音:páng qī)主要指旁系親屬的喪服制度,屬于古代喪禮中的服喪期規定。該詞在《周禮》《新唐書》等古籍中有記載。

二、詳細說明

  1. 喪服制度中的含義
    指為旁系親屬(如兄弟、伯叔等非直系親屬)服喪的期限。古代禮法規定,天子或諸侯需為直系親屬服喪(如斬衰、齊衰),但旁系親屬的喪服期較短,稱為“旁期”。例如《周禮》鄭玄注提到“天子諸侯絶旁期”,即對旁系親屬的服喪期可減免。

  2.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旁期”可指“次要或相鄰的時期”,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三、文獻引用

四、總結

“旁期”在古籍中多指喪服制度中的旁系親屬服喪期,需結合古代禮制理解。其他引申含義需謹慎考據。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可參考《儀禮·喪服》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旁期的意思

《旁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某事物發生時同時發生或呈現的另一段時間。在一段時間内,旁期可以指代與主要事件相關或不相關的其他事件、時期或事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旁期》由兩個部首組成:⺮(zhú)和⺭(yǐ)。其中,⺮為左邊的部首,又叫做竹偏,包含6個筆畫;⺭為右邊的部首,又叫做皿偏,包含5個筆畫。

《旁期》的來源

《旁期》繁體字為「旁敧」,它是根據該字的結構特點演變而來。字形的左邊相當于一個「浮」字,表示主與旁的關系;而右邊的部分則代表次等、偏離主要的事物,可以理解為與主要事物同時發生的其他事物。敧字表示虧損、偏離,這與《旁期》的意義相契合。

《旁期》的繁體字

《旁期》的繁體字為「旁敧」,其字形與簡體字略有不同:字形的上方加了一個「敧」字,表示旁期所指的事件與主要事件偏離、次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按照《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的寫法為「旁其」。其中,「期」表示時間,「旁」表示旁邊或并列。這種寫法表達了與主要事物相并、旁邊發生的時間。

《旁期》的例句

1. 在拍攝電影的旁期,導演同時準備着未來的電影項目。

2. 中國古代的《封建五禮》中,婚禮是與訂婚禮一起的旁期。

3. 我們需要注意到,一場成功的會議背後往往有着多次會前的旁期籌備。

《旁期》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旁觀、旁聽、觀旁、旁白、旁征博引

近義詞:并期、并發、并存

反義詞:始期、畢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