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细的枯枝。《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 晋 曹摅 《思友人》诗:“严霜彫翠草,寒风振纤枯。”
“纤枯”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本义指自然物象 指纤细的枯枝,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比喻脆弱的事物。例如:
二、引申形容人体(较少见) 部分词典(如)提到可形容人瘦弱干瘪,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是现代对字面的扩展解读。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词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或《曹摅诗集》。
《纤枯》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非常瘦弱、枯槁。
《纤枯》的拆分部首分别为“纟”和“木”,它们的笔画分别是“3”和“4”。
《纤枯》的来源目前尚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有多次使用。
《纤枯》的繁体字为「纖枯」。
在古代,纤枯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
1. 那个病人瘦得如同一根纤枯的枯木。
2. 经过长时间的困苦生活,她的脸上呈现出纤枯的面容。
纤瘦、枯萎、纤细、消瘦、干瘪等。
纤弱、瘦弱、瘦削、消瘦、憔悴等。
肥胖、丰满、健壮、壮实、强壮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