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教的意思、國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教的解釋

(1).國家的教化。 漢 劉向 《<戰國策>序》:“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國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勢也。” 唐 孟郊 《讀經》詩:“海萍國教異,天聲各泠泠。”

(2).國家明文規定的本國所信仰的宗教。 梁啟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論》:“且使其論日盛,而論者握一國之主權,安保其不實行所懷抱,而設立所謂國教以強民使從者。” 蔡元培 《在信教自由會之演說》:“竊為時論今日有請定 孔 教為國教之議,鄙人對茲問題,深緻駭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教”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及相關解釋如下:

一、核心定義(國家宗教)

國教(State Religion)全稱“國家宗教”,指由國家明文确立、在本國具有高于其他宗教地位的官方宗教。其核心特征包括:

  1. 政治功能:通過宗教宣揚國家思想,維護政權穩定和社會秩序,是官方意識形态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法定地位:得到國家支持與保護,教義、教規和儀式不可隨意更改。
  3. 曆史背景:常見于古代奴隸制、封建制國家(如羅馬帝國國教),現代部分國家仍保留國教制度(如沙特阿拉伯的伊斯蘭教)。

二、與政教合一的區别

三、其他含義

  1. 教育領域:在特定語境下,“國教”可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跨文化漢語教學人才(屬于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
  2. 曆史詞義:漢代文獻中曾指“國家的教化”,如《戰國策序》中“臨國教,化兵革”。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國家的國教制度或漢語國際教育課程詳情,可通過權威百科或教育部門網站查詢更多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教:對一國宗教事務與國家關系的統稱

國教(guó jiào)是指一國對宗教事務與國家關系的統稱。國家通過特定的法律和政策來管理和控制宗教活動,将宗教納入國家體系的範疇。國教制度可以确保國家對宗教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同時也為國家提供宗教和社會穩定方面的支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guó):由“囗”和“玉”兩個部首組成,共七個筆畫。

教(jiào):由“夂”和“攵”兩個部首組成,共十一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國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宗教與國家關系緊密相連,由皇帝親自管理,是國家權力的一部分。在漢字繁體中,國字繁體為「國」,教字繁體為「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國字的寫法比現在稍有差異。它的上方有一個長方形圍牆,裡面是一個長方形的宅邸,表示國家的疆域和所屬領土。教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似,都是由“夂”和“攵”兩個部首組成。

例句:

1. 這個國家實行自由宗教政策,沒有設立國教。

2. 在一些國家,國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受到政府的特殊保護和支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國家、國法、國際、國内、教育、教誨、宗教、宗派。

近義詞:國家宗教、國是、國體、國教化。

反義詞:無國教、宗教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