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贤可的意思、贤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贤可的解释

贤良。《墨子·尚同上》:“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非命上》:“下(内)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贤可"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指德才兼备且可堪任用的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贤(xián)

    指德行高尚、才能出众。《说文解字》释为"多才也",引申为有德行、有才能之人。

  2. 可(kě)

    本义为"肯、许可",此处引申为"可用、胜任"。《广雅》注:"可,任也。"

    复合义:"贤可"强调兼具贤德与能力,即品德与才干均符合任用标准。


二、文献例证与权威释义

  1. 《周礼·天官·大宰》(最早出处)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三曰进贤,四曰使能。"

    郑玄注:"贤,有善行也;可,能其事也。"

    此处"贤可"虽分言,实为互文见义,指兼具善行与能力者。

    (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卷三)

  2. 《康熙字典》引《增韵》

    释"可"为"许可也",并引古注:"贤者能者,曰贤可。"

    (来源:《康熙字典》"可"字条)

  3. 《汉语大词典》(现代权威释义)

    明确收录词条"贤可",释义为:

    "贤良有才能,可以任用。"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0页)


三、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在汉代至明清的选官制度中,"举贤可"常指推举德才兼备的官员:


四、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贤可"已非常用词,但词义仍保留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代制度探讨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复合内涵。


"贤可"作为古汉语专有概念,核心指代德才兼备、可堪重任之人,其释义需依托经典文献及权威辞书,并置于古代选才制度背景下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贤可”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贤良且有才能的人,形容人具备道德修养、才智出众且值得推崇。由“贤”(聪明、有德)和“可”(值得肯定)二字组合而成,强调德才兼备的特质。


二、字义分解

  1. 贤:
    • 本义:有德行、有才能(如“贤明”“任人唯贤”)。
    • 引申:敬辞,用于称呼平辈或晚辈(如“贤弟”)。
  2. 可:
    • 本义:许可、值得(如“认可”“可爱”)。
    • 连词用法:表转折(如“年纪小,力气可不小”)。

三、文献出处与用法

  1. 古代典籍:
    • 《墨子·尚同上》:“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 《墨子·非命上》:“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
      均指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治理国家。
  2. 现代场景:
    • 用于赞美有才德的人,如称颂领导、朋友等(例:“张志贤可谓传奇人物”)。

四、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墨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騃竪百面雷把牢暴猛保险盒悖暴辨要别袖鼻孔辽天比手画脚嬖御人操觚染翰朝省城閈澈悟踹落出头椽儿先朽烂大窠登难凡格拂云帚狗崽子红米皇武毁恶祸邸兼收并采金户机速继天九夏开畅窾窍狼犺礧具里谒木船泥担汉琵琶行签牌齐镳并驱磬欬青雉秦柱启征上尘埏闼身单力薄甚至于石钵饰馔瘦骨零丁悚慨夙命坦诚恬脆望风而溃衔华佩实嚣风蟹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