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裡。《莊子·則陽》:“ 少知 問於 大公調 曰:‘何謂丘裡之言?’” 成玄英 疏:“古者十家為丘,二十家為裡。鄉閭丘裡,風俗不同,故假問答以辯之也。”《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感逝川之無捨,哀清暉之眇默,餐輿誦於丘裡,瞻雅詠於京國。” 劉良 注:“丘裡,田裡之間也。”
“丘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鄉裡或村落,源于古代地方行政單位劃分。根據《莊子·則陽》成玄英的注釋,“古者十家為丘,二十家為裡”,即“丘”和“裡”是古代較小的居民單位,後合稱泛指鄉間聚居地。
在《莊子·則陽》中,“丘裡”被賦予更深層的哲學含義。大公調以“丘裡”比喻個體與整體的辯證關系:聚合不同個體(如十姓百人)形成共同習俗,離散整體又成獨立個體,強調“合異為同,散同為異”的哲學觀。例如,山丘因積土成高,江河因彙流成廣,暗喻事物通過聚合達到更高形态。
若需進一步探讨《莊子》中的哲學概念,建議查閱權威注疏版本。
丘裡(qiū l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山頭或山丘的意思。
丘裡的部首是丘,拆分後可以分為二字形部首和冬字底部,丘字的筆畫數是二,裡字的筆畫數是七。
丘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丘字本義為山頭、山丘,而裡字本義為裡程、道路。兩個字合并後,表示山頭或山丘的地方。
丘裡的繁體字為「丘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丘裡的丘字可能寫作「丠」,而裡字可以寫作「裡」。
1. 山腳下是一片開滿鮮花的丘裡。
2. 我們在丘裡的頂端遠眺,能看到整個城市的美景。
丘陵、丘坡、丘墓、山丘、小丘等。
山頭、山丘、丘陵、土丘等。
平地、坡地、壩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