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的意思、刺桐的詳細解釋
刺桐的解釋
(1).樹名。亦稱海桐、山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枝幹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原産 印度 、 馬來亞 等地,我國 廣東 一帶亦多栽培。舊時多入詩。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羅邺 《放鴨》詩:“好倚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栖。” 唐 朱慶馀 《南嶺路》詩:“經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之十:“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蘇轼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詩:“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清 孫枝蔚 《論詩》詩:“紙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稱。 唐 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稱。亦名 桐城 。 宋 元 時代伊6*斯6*蘭旅行家東來,常以 刺桐 一名記入其行紀。《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 刺桐 稱 泉州 。
詞語分解
- 刺的解釋 刺 ì 用有尖的東西插入:刺繡。刺傷。刺殺。 暗6*殺:刺客。被刺。行刺。 偵探,打聽:刺探。 用尖銳的話指出别人的壞處:諷刺。譏刺。 尖銳像針的東西:芒刺。魚刺。刺叢。 刺 ī 象聲詞:刺地滑了一跤。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桐的解釋 桐 ó 〔泡( 〔梧桐〕見“ 乷 )桐〕落葉喬木,葉大,開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梧”。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刺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刺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主要包含植物學定義和地域别稱兩個層面,具體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定義
刺桐(學名:Erythrina variegata)是豆科刺桐屬的落葉喬木,因枝幹間有黑色圓錐形皮刺而得名。其典型特征包括:
- 形态特征
- 樹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分枝具黑色圓錐形棘刺。
- 羽狀複葉具3片小葉,花冠紅色,總狀花序密集排列,花期3月;果期8月,莢果肥厚呈圓柱形。
- 分布與習性
- 原産印度至大洋洲海岸,現分布于中國台灣、福建、廣東等地,以及東南亞各國。
- 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境,耐旱耐濕,適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 用途
- 觀賞:花葉豔麗,常用于園林綠化。
- 藥用:樹皮(稱“海桐皮”)和根皮可祛風濕、舒筋絡,治療跌打損傷;樹葉可外用治瘡癰。
二、地域别稱
刺桐是福建省泉州市的古稱,源于唐代環城遍植刺桐樹的盛景。宋元時期,阿拉伯旅行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訪泉州,以刺桐(Zayton)記載于行紀,後《馬可波羅遊記》沿用此名,使“刺桐”成為泉州國際化的代稱。
補充說明
刺桐的藥用需注意毒性,其樹皮對心髒傳導系統有抑制作用,需遵醫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刺桐》一詞是指一種植物的名稱。根據其字面意義,可以拆分為“刺”和“桐”兩個部分。其中,“刺”是指植物的刺,而“桐”是指一種樹木,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刺桐”的意思。《刺桐》一詞在簡體字中的筆畫分布為“十刀十刀十”,而在繁體字中為“十刀皿十刀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當時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可以通過查閱古代字典來了解具體寫法。
以下是《刺桐》這個詞語的一些例句:
1. 這片庭院裡的刺桐樹長得非常茂盛。
2. 我們家門前有一棵刺桐樹,每到春天都會開滿美麗的花朵。
3. 她在田野間撿到了一個刺桐果,新鮮的果實散發着誘人的香氣。
其他與《刺桐》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刺桐花、刺桐樹、刺桐果
近義詞:刺果桐、刺天葵
反義詞:桐樹、桐花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