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淑問的意思、淑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淑問的解釋

(1).善于審判。《詩·魯頌·泮水》:“淑問如 臯陶 ,在泮獻囚。” 孔穎達 疏:“所囚者,服罪之人。察獄之吏當受其辭而斷其罪,故使善聽獄如 臯陶 者獻之。” 明 李東陽 《<兩畿錄刑詩>序》:“然其恩德之所感動,聲之所流播,有不能已於人者。故 召伯 之聽訟,見諸《風》: 臯陶 之淑問,見諸《頌》。” 清 錢謙益 《大理寺左寺左寺副曹文衡授儒林郎制》:“淑問如 臯陶 ,朕深有望於爾,爾其念哉!”

(2).美名。《漢書·匡衡傳》:“道德弘於京師,淑問揚乎疆外。” 顔師古 注:“淑,善也;問,名也。”《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東朝既建,淑問峩峩。” 劉良 注:“淑,美;問,聞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贈潘綜吳逵舉孝廉詩》之三:“投死如歸,淑問若蘭。”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淑問秀於閨房,柔風治於《詩》《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淑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司法公正、明察善斷相關,主要出現在古代典籍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公正的審訊或審判

    “淑”意為善良、美好,“問”指審訊、查問。合指明察善斷的司法行為,強調審判者明辨是非、公正斷案的能力。

    例證:《詩經·魯頌·泮水》載:“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意為“審案如臯陶般明察,在泮宮獻俘”)。

  2. 賢良善辯的美名

    引申指因公正司法而獲得的聲譽,或代指才德兼備、善斷是非之人。

    例證:《漢書·薛宣傳》贊其:“(薛宣)經術文雅,政事敏達,淑問揚乎疆外。”(以“淑問”稱頌其治獄才能聲名遠播)。


二、典籍溯源

  1. 《詩經》用例

    《泮水》中的“淑問”是現存最早文獻記錄,以法官臯陶為典範,奠定該詞與司法公正的關聯性。

  2. 漢代司法語境

    漢代文獻(如《漢書》)延續此義,用于褒揚官員的審判能力,成為制度性評價術語。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淑問”為:“善于審判。亦指美名。”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善斷獄訟;美名。”

  3. 《詩經注析》(中華書局)

    注《泮水》“淑問”句:“稱頌魯侯明察如臯陶。”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文言雅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法律史或文學創作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網絡擴展解釋

“淑問”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解析:

一、古典文獻中的核心釋義

  1. 善于審判
    源自《詩經·魯頌·泮水》:“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意為像臯陶(上古著名法官)一樣公正斷案。這一用法多與司法相關,強調審案者的能力與品德,如明代李東陽在著作中也以“淑問”喻指司法公正。

  2. 美名、善譽
    見于《漢書·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指美好的名聲遠播。唐代楊炯的碑文中也用“淑問”形容女性的賢德與才名。

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3)将其拆解為“淑”(善良)與“問”(提問),引申為“禮貌得體的提問方式”。但此解釋缺乏古典文獻支撐,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衍生解讀。

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安立褊刻春禽除授誕漶丢人現眼浮涼浮危高山大川隔闊餶哺寒砌漢文黑神合祭黃石編諱人尖劈解結踦零錢禁閣近天近要金字塔酒客救恤庫府蘭質薰心蠟月聊生李膺杯龍藏馬子綿旋迷惑牛渚詠纰颣貧婦馮河暴虎瓶沈簪折淺情曲線圖山鐘生命聲聞過情石雕室迩人遐試煉書公歲景讨吃鬼擿埴索途退辭聞風響應遐覽相遠閑頠弦轸枭鏡溪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