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簾聽決的意思、垂簾聽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簾聽決的解釋

見“ 垂簾聽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垂簾聽決(chuí lián tīng jué)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語,指女性統治者(多為皇太後或皇後)在簾幕後聽取朝政并做出決策的執政方式。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背景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含義

    “垂簾”指懸挂簾幕,“聽決”意為聽取奏報并裁決政事。合指女性當權者居于簾後處理朝政,既保持禮制要求的“男女之别”,又實際掌控國家大權。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

  2. 曆史背景

    此制度始于唐代武則天,盛于宋代。如宋真宗皇後劉娥、宋英宗皇後高滔滔均曾“垂簾聽政”,在皇帝年幼或病弱時代行皇權。

    來源:《宋史·後妃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權力實質


三、典型例證

宋代劉太後聽政

宋仁宗即位時年僅13歲,劉太後垂簾11年,期間裁定軍國大事,史載“政出宮闱,而天下晏然”(《續資治通鑒長編》)。

來源: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八


四、現代引申

現泛指幕後實際掌權者通過代理人行使權力,含一定貶義,暗指權力運作不透明。

例:“公司雖由CEO出面,實則董事長垂簾聽決。”

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商務印書館, 2012.
  2. 脫脫 等. 《宋史》[M]. 中華書局, 1985.
  3. 白壽彜. 《中國通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4. 李焘. 《續資治通鑒長編》[M]. 中華書局, 2004.
  5.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編寫組.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M]. 外研社,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垂簾聽決”是一個曆史政治術語,指古代皇太後或皇後在皇帝年幼無法親政時,輔佐處理朝政的特殊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該詞指女性統治者(多為太後)通過垂簾方式參與朝政決策,通常因君主年幼或能力不足而出現。其形式為在朝堂上設置簾幕分隔,太後在簾後聽取政務并裁決,以此維護皇權過渡。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 詞源:最早見于清代薛福成《庸庵筆記》,描述鹹豐帝去世後慈禧太後輔佐同治帝的史實。 • 字義解析:

三、曆史背景特征 主要出現在皇權交接的特殊時期,如:

  1. 晚清典型:慈禧太後通過1861年辛酉政變,開啟兩宮太後(慈安、慈禧)共同垂簾聽政,後續更兩度掌控朝政達47年。
  2. 制度依據:清廷曾編纂《治平寶鑒》,彙集漢代鄧綏、宋代劉太後等曆史案例,為垂簾制度提供合法性依據。

四、曆史對比案例 • 漢代:呂後臨朝稱制開創先河 • 唐代:武則天從垂簾到稱帝 • 宋代:劉太後與高太後的長期聽政 (注:以上案例見)

該制度實質是父權社會下女性參與最高權力的特殊形式,常伴隨權謀鬥争。隨着清末君主立憲運動興起,這種傳統政治模式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土重舊拜望抱恩綳巴吊拷綳杠邊賦博浪沙草介誠謹傳宗接代次席村聚村壟點穿調集低斂東虢東蒙客兌款訪拏紛冗縛住雇賃漢庭後糧壞滅津流金镛開雲見天叩打老嬷嬷憀然林扃篇冊漂浮憑狐蒲鴿洽和秋鲊騎裝取予有節榮退讪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申擢矢死不二殊路同歸索然寡味溏泺同進士出身湍濤推斥推寅枉訴畏縮不前娓娓不倦享帚苋陸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