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菊花。 宋 蘇轼 《送顔複兼寄王鞏》詩:“苦恨相思不相見,約我重陽嗅霜蕊。” 宋 蘇轼 《九日尋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師院》詩之一:“試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黃金。”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霜蕊”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核心釋義 霜蕊指代菊花,特指在秋霜中綻放的菊花花蕊。這種借代常見于詩詞中,通過「霜」字暗含菊花開放時節的清冷特性,同時「蕊」字突顯花朵的精緻形态。
語源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詩作:
霜蕊(shuāng ru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雨”字的水部和“人”字的人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霜蕊”一詞出自于《詩經·秦風·蒹葭》:“采蘩之青青兮,沃若之鳴鸠。霜蕙之萃萃兮,一月三捋。”在這裡,“霜蕊”指的是寒露中的霜珠,形容寒冷的氣候。後來,這個詞也引申為拼音“shuāng ruǐ”的名字。
在繁體字中,霜蕊的寫法為“霜蕤”。蕤(rúi)字與蕊(ruǐ)字音同字不同。蕤有花蕊的意思,表示花蕾初而未綻放,與霜蕊的意義不完全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霜蕊的構字方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的字體比較形象,常常通過象形和指示符號來表達含義。然而,在現代漢字簡化的過程中,字形逐漸簡化,表意符號減少。所以,現代寫法和古代寫法在一些字形上可能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含有“霜蕊”的例句:
1. 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銀白一片,閃爍着霜蕊的光芒。
2. 她的美貌就如同春天裡的一個霜蕊,令人心馳神往。
與“霜蕊”相關的組詞有:
1. 霜柱:指寒冷的天氣中形成的柱狀冰晶。
2. 霜凍:指寒冷的天氣中水分結冰的現象。
與“霜蕊”相近的詞語有:
1. 冰露:指冬天寒冷天氣中空氣中的水分結冰形成的小水珠。
2. 天霜:指冬天中的霜,形容天空下的寒冷氣候。
與“霜蕊”相反的詞語是:
1. 陽光:指代明亮的太陽光芒。
2. 溫暖:指舒適溫暖的氣候。
霜蕊這個詞彙形象地描述了寒冷氣候中的霜珠,取意獨特。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這個詞都承載着寒冷和冬天的象征,引起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和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