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權。《漢書·鄭宣傳》:“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庭。”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得一名,獲一位,則棄其業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
“持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掌握權力或職權,并具備行使這些權力的能力,強調權力的穩定性與持續性。例如《漢書》中“外親持權”即描述外戚掌握朝政的情形。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如《漢書·鄭宣傳》中“外親持權”的記載,唐代韓愈在《上考功崔虞部書》中也用“持權者”代指掌權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或韓愈文集原文。
「持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持有權力」。下面是對「持權」相關信息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彙的介紹。
「持權」的拆分可以分為「持」和「權」兩個部分。其中,「持」的部首是「扌」,表示「手」,它的總筆畫數為4;「權」的部首是「木」,表示「木材」,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持權」在日常漢語中使用較少,是一個相對較為正式的詞語。在台灣和部分華人社區,人們使用繁體字寫作表達這個詞,即「持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持權」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大緻上,「持權」的字形和現代的寫法相似,保留了其詞義的基本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持權」的例句:
與「持權」相關的一些組詞有:持有權力、持續權力、掌握權力、行使權力、喪失權力、濫用權力等。
與「持權」有類似意義的近義詞有:擁有權力、掌權、有權等。反義詞則表示相反的意思,例如:失勢、喪失權力、剝奪權力等。
綜上所述,「持權」是一個表示「持有權力」的詞語,通過拆分可以得到「持」和「權」的部分,其中「持」表示手的意思,而「權」表示權力的意思。這個詞語的寫法在古代和現代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并且在一些地區使用繁體字寫作「持權」。一些相關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