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食飲水”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粗茶淡飯、飲食簡單的生活狀态,形容生活儉樸。其中“疏食”指粗糙的糧食,“飲水”即喝冷水,合起來體現簡樸的飲食方式。
出處與背景
出自《論語·述而》中孔子的話:“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為即使吃粗糧、喝冷水,枕着胳膊睡覺,也能樂在其中,強調安貧樂道的精神。
用法與示例
近義與反義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描述物質生活的簡樸,更蘊含對精神追求的重視,體現儒家倡導的“安貧樂道”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論語》原文及《元史》相關記載。
《疏食飲水》是一個成語,意為節約飲食,避免浪費。這個成語出自《荀子·勸學》:“心閉則疏食飲水,耳聾目盲矣。”意思是當心思不開朗的時候,就沒有食欲和飲水的意願,身體也會變得衰弱。
《疏食飲水》的拆分部首是疒和食,分别位于“疏”和“食”的左側。其中,“疒”是四劃部首,而“食”是食物的意思,由三劃部首組成 。整個成語共由14個筆畫構成。
《疏食飲水》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之一——《荀子》。《荀子》是戰國時期荀子所著的一本思想著作,其中《勸學》是其中的一篇。在這篇文章中,荀子提倡節制飲食,克制私欲,以培養良好的心性。因此,成語“疏食飲水”也用來比喻生活簡樸、節約精神。
《疏食飲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疏食飲水」。繁體字中的寫法保留了原來的意思和發音,隻是字形上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中,《疏食飲水》的寫法有所變化,「疏」字的古時候寫法為「疎」,「食」字則為「飠」,「飲」字為「飲」。整個成語在古代漢字中是「疎疏飠飲」。
1. 他一直遵循着疏食飲水的原則,保持身體健康。
2.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我們應該疏食飲水,盡量減少浪費。
組詞:疏床而眠、早安晚宴
近義詞:節食
反義詞:暴飲暴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