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憸愎的意思、憸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憸愎的解釋

奸邪乖戾。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貪淫盜酷,名位過分,欺君賣友,憸愎害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憸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憸”和“愎”二字複合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說文解字》等權威辭書,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1. 單字釋義

    • 憸(xiān):本義為奸邪、谄媚。《說文解字》釋為“憸,诐也”,段玉裁注“謂邪佞之人”。《尚書·周書·立政》中記載:“勿用憸人”,即指不可任用陰險狡詐之徒。
    • 愎(bì):意為固執、任性。《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有“愎過自用”之語,杜預注“愎,狠也”,形容人頑固而不聽勸告。
  2. 複合詞義

    兩字組合後,“憸愎”指兼具奸邪陰險與固執蠻橫的雙重性格,多用于描述權臣或佞人的品性。例如明代張岱《石匮書後集》評魏忠賢“憸愎擅權,毒流海内”,即強調其谄上欺下的奸惡與獨斷專行的暴戾。

  3. 文獻用例

    該詞在史書及文集中多含貶義,如《宋史·奸臣傳》批判蔡京“憸愎貪冒,蠹國害民”,體現其作為曆史負面人物的典型特征。

  4. 現代應用

    當代語言使用中,“憸愎”因語義古雅且指向明确,常見于曆史研究、文學批評領域,用于剖析人物性格或社會現象,如分析《金瓶梅》中西門慶“以憸愎之術攫取權勢”的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

“憸愎”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憸”和“愎”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1. 憸(xiān)
    指奸邪、陰險狡詐,常用于形容心術不正之人。例如《尚書》中“憸人”即指奸佞之徒。

  2. 愎(bì)
    意為固執、倔強、剛愎自用。本義為執拗不聽勸,如“剛愎自用”形容人頑固任性。

  3. 組合含義
    “憸愎”結合兩者,形容人既奸邪陰險又固執己見,多見于古典文獻或史書,用于批判品行惡劣且難以勸誡的人物。例如描述權臣時,可能用“憸愎擅權”強調其奸詐與專橫。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較少,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謗譽保據陂遏邊諜辯誣比物裁長補短谶文辭語大和繪當門單鹄寡凫地寶耋老蜂螫浮誇風閣臣鬲昆夠不上光祚貴善豪王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矯誇吉隆九阡飓母均逸郎署冷水飉戾離怨馬上得天下眉須眉眼面館麋鹿志暮程難乎為繼骈穗娉婷袅娜遷寵竅瓠谯樓旗旄清選棄墜三春柳殺斷奢逸拾襲述敍鱐魚特轉土畜讬好頑愁帏幌無徵不信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