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敍的意思、述敍的詳細解釋
述敍的解釋
亦作“ 述叙 ”。猶叙述。《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常與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諸小王,論議經書,述敍平生,雍和終日。”《後漢書·班固傳下》:“ 固 又作《典引》篇,述敍 漢 德。”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前有石銘一所, 漢 末 奉高 令所立,無所述叙。”
詞語分解
- 述的解釋 述 ù 講話,陳說,叙述。述評。描述。論述。綜述。述職。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順行:“報我不述”。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敍的解釋 敍 ù 同“叙”。 筆畫數:; 部首: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述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 讀音:shù xù(注音:ㄕㄨˋ ㄒㄩˋ)
- 詞義:意為“叙述”,指對事件、經曆或思想進行有條理的陳述。例如《後漢書》中“述敍平生,雍和終日”即用此義。
- 詞性:動詞,多用于書面語。
- 字形:“敍”是“叙”的異體字,二者通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叙述”這一寫法。
結構與用法
- 構詞方式:聯合式合成詞(“述”與“敍/叙”同義疊加,加強表達)。
- 近義詞:叙述、陳述、闡述、記叙。
- 反義詞:沉默、省略、隱晦。
文獻用例
- 《後漢書·皇後紀上》提到明德馬皇後“述敍平生”,指她有條理地講述生平經曆。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無所述叙”,意為“沒有可陳述的内容”。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當代漢語中多用“叙述”,而“述敍”因字形複雜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本。
- 權威參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海》中相關詞條。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引證或詞源分析,建議結合《後漢書》《水經注》等原文深入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述敍
《述敍》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叙述、叙事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餘”。其中,“⽂”是又稱“文”字旁,表示與文學、文字等相關的概念;而“餘”是“⼿”的旁邊加上“⼀”字,表示揿、器等的意思。
述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這個詞語源自古文字,具有流傳已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述敍的寫法是「述敍」,與簡體字的寫法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述敍這個詞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古代漢字字形較為繁複,文字變遷後逐漸簡化,所以現代的寫法更為規範和簡潔。
一些例句以幫助理解述敍這個詞語的用法:
- 他用生動的語言述敍了自己的經曆。
- 這本書以第一人稱述敍,讓讀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 她的叙述方式很獨特,總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述敍這個詞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組詞,例如:
- 叙述: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詳細講述某事物的過程或情況。
- 描述: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對事物的形象、特點、性質等進行詳細而又生動準确的描寫。
近義詞:叙述、叙事、描述。
反義詞:寡言、緘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