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銜盃 ”。亦作“ 銜桮 ”。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晉 劉伶 《酒德頌》:“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唐 李白 《廣陵贈别》詩:“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 唐 司空圖 《重陽阻雨》詩:“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銘》:“素忘分,日與兄銜杯。” ********* 《晨發名古屋》詩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見“ 銜杯 ”。
亦作“ 啣盃 ”。銜杯。謂飲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兼寄些山先生》詩:“風廊微照兩啣杯,能待城闉簇騎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則自顧其業耳。”
見“ 啣杯 ”。
“銜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飲酒行為
指直接用嘴接觸酒杯飲酒,如古詩中“銜杯漱醪”(晉代劉伶《酒德頌》),或用于祝酒場景,如“駐馬銜杯問谪居”(唐代高適詩句)。
文學化表達
在詩詞中常表現豪邁、孤寂等情感,如李白“銜杯大道間”描繪灑脫飲酒的場景,清代董士錫詞中“從此怕銜杯”則暗含愁緒。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本中。
《銜杯》一詞意為“托起酒杯”,也指舉杯祝酒。
《銜杯》的部首是“血”(即血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銜杯》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祭祀儀式中的一種舉杯行為。在古代的酒宴上,主人或重要賓客往往會舉起酒杯,向參加宴會的人表示敬意,或是表達祝福之情。
《銜杯》的繁體字為「銜杯」。
在古時候,字形稍有不同,寫作「銜盃」,其中「銜」是指咬住、嘴裡含着;「盃」則是指酒杯。
1. 在新年晚宴上,他舉起酒杯,銜杯對大家表示祝福。
2. 他們在喜宴上銜杯痛飲,慶祝新婚的幸福。
組詞包括:銜苦、銜恨、杯酒、杯盤狼藉等。
近義詞包括:舉杯、祝酒、敬酒等。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與不喝酒、不舉杯等詞搭配,形成反義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