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覩記的意思、覩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覩記的解釋

見聞與記憶。《史記·魏世家》:“ 翟璜 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覩記,臣何負於 魏成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覩記”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詞源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覩”為“睹”的異體字,本義指“看見、觀察”,《說文解字》釋作“見也,從目者聲”;“記”則為“記錄、記載”,《玉篇》載“識也,疏也”。二字組合後,“覩記”可理解為“通過目視觀察而記錄的事物”,其核心語義指向觀察所得的記憶或書面記錄。

在古漢語文獻中,該詞常見于三類語境:

  1. 表示對所見事物的記憶留存,如《漢書·藝文志》注“覩記當時之事”
  2. 指代曆史事件的觀察記錄,見于《後漢書·班彪傳》疏文
  3. 佛教典籍中特指對佛理教義的體悟記載,如《大正藏》相關注疏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在南北朝時期逐漸被“目睹”“筆記”等詞替代,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對于現代讀者而言,可通過《王力古漢語字典》或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查考其詳細釋義與用例。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該詞屬于生僻詞彙,部分網絡辭書可能存在釋義缺失或訛誤,建議優先參考紙質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覩記”是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睹記”,其核心含義為見聞與記憶,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以下是綜合解釋:

  1. 詞語釋義
    “覩”同“睹”,意為看見;“記”指記憶。組合後指通過所見所聞形成的記憶,強調對經曆或觀察到的事物的記錄與留存。

  2. 文獻用例
    出自《史記·魏世家》中的典故:翟璜質問魏成子時提到“以耳目之所覩記”,意為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實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3.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用于研究文言文或曆史文獻時。其異體字形式“睹記”更易被現代讀者理解。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按抑百順千隨班門弄斧閉戶菠蘿蜜擦拭除穢布新雌節調格調授掉盞子東行不見西行利端操獨樹一幟二混子發怒穿冠匪獨奮發有為奮勵奮振伏候頫眺高樔稾芼光誦寡識涵漬河源回眸空白點阆邱靈榇淩厲浏濫馬蟥埋設漫說牆陰乾浄利落鉛椠青瑣闱秦山核電站畎畮權戚任斷時菊時雪守服瘦香嬌戍将筍乾俗學陶居士田苗同姓無幹凈現代漢語詞典小單于孝和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