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約束,放蕩不羁。《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袁 族富彊,公子寬放,盤遊滋侈,義聲不聞。”
“寬放”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釋:
少約束,放蕩不羁
源自《三國志·魏志·崔琰傳》中的記載:“袁族富彊,公子寬放,盤遊滋侈,義聲不聞。” 這裡描述的是對人物性格或行為的評價,指不拘禮節、缺乏自我約束的狀态。
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可指寬容、退讓的态度,例如政策、法規的放寬(如教育領域對學生更包容),或形容對他人的過失采取諒解态度,給予改正機會。
需注意該詞在古籍與現代語言中的情感色彩差異:古代多含貶義,現代則偏向中性或積極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
寬放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給予寬容、放寬限制、不加過多的約束等。
寬的部首是宀,拆分後是宀一土,共有5畫;放的部首是攵,拆分後是丨一攵,共有4畫。
寬放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廣泛,一方面是形容天地寬廣、廣闊無邊,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人對待事情或他人的态度寬容、豁達。
繁體字“寬放”在外形上與簡體字基本一緻,在象形意義和用法上也沒有區别。
根據古代文字演變的規律,寬放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但在目前的流行和使用中,其寫法與現代漢字一緻。
1.他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寬放,給予他自由發展的空間。
2.政府正逐漸寬放對外資的限制,鼓勵外商投資。
寬容、寬闊、寬厚、放松、放寬、寬泛、寬心等。
寬容、寬大、大度、大量、寬裕。
嚴格、限制、約束、嚴厲、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