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董其昌的意思、董其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董其昌的解釋

董其昌(1555-1637) : 明代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谥文敏。其書法疏宕秀逸,于流暢中兼具生澀之趣,與邢侗、米萬鐘、張瑞圖并稱“明末四大書家”。其畫專精山水,清潤明秀。論畫倡“南北宗論”,崇南抑北。著有《容台集》、《畫禅室隨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晚期傑出的書畫家、藝術理論家和收藏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闵行)人。其名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代其本人,作為文化符號則關聯文人畫理論與實踐的曆史貢獻。

定義與身份

“董其昌”一詞在《曆代名人辭典》中被定義為“明代書畫大家,倡導‘南北宗論’,影響後世文人畫發展”。他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兼具政治與文化影響力,被《明史》稱為“藝苑宗師”。

藝術理論與術語

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論”是中國繪畫史的重要分界理論。據《中國美術史》記載,他将禅宗思想引入繪畫,主張南宗以王維為宗,追求“士氣”與筆墨意趣;北宗以李思訓為代表,側重工細技法。這一理論成為文人畫的核心标準。

代表作品與風格

其書法融合晉唐風韻,代表作《白居易琵琶行》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被《書法大辭典》評為“疏朗秀逸,得顔真卿骨力”;繪畫以《秋興八景圖》著稱,《中國名畫鑒賞》稱其“用墨明潔,構圖空靈,開創松江畫派”。

曆史評價與影響

清代《四庫全書》收錄其《畫禅室隨筆》,評述其“以禅喻畫,啟文人畫之新境”。《藝術史研究》指出,清初“四王”及近代吳湖帆等均受其理論滋養,其書畫鑒定标準至今影響收藏界。

網絡擴展解釋

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後期著名書畫家、藝術理論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與地位

二、藝術成就

  1. 書法

    • 與邢侗、米萬鐘、張瑞圖并稱“明末四大書家”,風格疏宕秀逸,流暢中蘊含生澀之趣。
    • 臨摹晉、唐、宋、元名家,注重“師古人之意趣而非形迹”,形成獨特的書法語言。
  2. 繪畫

    • 專精山水畫,以“平淡天真,古雅生秀”為特色,善用簡化構圖和虛實筆墨,代表作有《江山秋霁圖》《秋興八景圖冊》。
    • 主張“以書法入畫”,強調筆墨的生動性與含蓄性,發展了墨法技巧。

三、理論與貢獻

四、其他才能

他通曉禅理,精于鑒藏,兼工詩文,著有《容台集》《畫禅室隨筆》等,全面展現其藝術思想。

如需更完整的生平細節或作品分析,可參考權威藝術史資料或網頁中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艾餻白往黑來罷列卑佞本券筆斷幨車唱春調橙椒橙蟹宸劄粗暴打辮子道種倒座疊出迪功郎帝履東宮放駕釜底抽薪诰誓挂膽規兆國家公務員喊叫合獨闳大鴻符黃條互剝痛瘡胡麻油假城薦頭饑憊叽哩哇啦金剛石鸠哺局地鑰天淚晶量材錄用率數敏卲謬沴男大當娶欽念驅煽曲譽杓棒少可深衷實驗室豎義酸哽苔網王凫顯僇屑泣鼷鼲細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