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浙江 杭州市 西湖 ,為 西湖 十景之一。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孤山三堤勝迹》:“相傳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測, 西湖 十景所謂‘三潭印月’者是也。故建三塔以鎮之。”
三潭印月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既指杭州西湖的著名景觀,也可作為成語使用。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地理位置
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湖中最大的島嶼“小瀛洲”南側,由蘇轼為治理西湖淤塞而建的三座石塔構成。三塔鼎足而立,塔高約2米,塔身中空且有五個圓孔。
景觀特色
月夜時,塔内點燃燈光,孔洞透光映于湖面,形成“月光映潭,影分為三”的奇觀,呈現真假月光交相輝映的景象。中秋時節更因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與遊人心境相融,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
園林設計
島嶼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聞名,融合曲橋、亭台(如開網亭、我心相印亭)、花木等江南園林元素,形成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
基本含義
原指月影在水中多次映射的意境,後引申為事物形象或聲譽廣泛傳播,深入人心。
使用場景
多用于贊美文化、藝術或人物影響力的深遠,例如:“這首詩詞如三潭印月,傳誦千年不衰。”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西湖景區官方資料或權威曆史文獻。
《三潭印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月亮倒映在三個潭水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景色宜人、美麗如畫。
《三潭印月》拆分為:
部首:三(san)
部首筆畫:三(3)
部首意思:表示數目為三
部首讀音:san
部首:潭(tan)
部首筆畫:水(3)
部首意思:表示與水相關
部首讀音:tan
部首:印(yin)
部首筆畫:卩、蔔、卝(9)
部首意思:表示印章
部首讀音:yin
《三潭印月》出自唐代詩人張旭的《賦得古原草送别》。全文如下: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别情。
其中“潭,有印月,柳弱花繁”這句表達了月亮倒映在潭水中的美景。
《三潭印月》的繁體字為《三潭印月》。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但《三潭印月》的漢字寫法并沒有發生較大變化。
1. 這幅畫真美,就像《三潭印月》一樣。
2. 夜晚的湖面上,月光如《三潭印月》般明亮。
1. 潭水(tan shui)
2. 印章(yin zhang)
3. 月光(yue guang)
4. 倒映(dao ying)
5. 湖面(hu mian)
美景、令人賞心悅目之景、如畫般的美景、宜人的風景、清新的景色
丑陋景觀、荒涼景色、難看的風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