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去婦的意思、去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去婦的解釋

舊時被丈夫休棄的婦女。《漢書·王吉傳》:“東家有樹, 王楊 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 唐 王建 《路中上田尚書》詩:“去婦何辭見六親,手中刀尺不如人。”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十:“ 務觀 一日至園中,去婦聞之,遣遺黃封酒、果饌,通慇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去婦"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被休棄的妻子"。該詞由動詞"去"(意為離開、去除)與名詞"婦"(指已婚女子)構成,最早見于漢代文獻記載,主要反映古代婚姻制度中的棄妻現象。

從構詞法分析,"去"在此作使動用法,《說文解字》釋為"人相違也"(《說文解字》),表示施加動作使對象離開。《儀禮·喪服》鄭玄注明确指出"去婦"特指"被出之妻",強調丈夫單方面解除婚姻關系的行為特征(《十三經注疏》)。這種用法在《後漢書·窦玄妻傳》中得到印證:"棄妻斥女,悲吟憂怨",其注引《窦玄别傳》載"去婦"作詩自陳境遇。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常與相關法律概念并存。班固《白虎通義·嫁娶》記載:"夫有惡行,妻不得去",反映漢代"七出"制度下丈夫的專權離婚制度(《白虎通義》)。唐代《唐律疏議·戶婚》更将"去婦"納入法律條文,規定"妻無七出及義絕之狀而出之者,徒一年半",體現制度對棄妻行為的約束(《唐律疏議》)。

在文學創作層面,"去婦"意象承載着特定文化符號。曹植《出婦賦》以"去婦"自喻政治失意,開創文人借棄婦寄托身世的創作傳統。這種隱喻手法在李白《去婦詞》中得到發展:"古來有棄婦,棄婦有歸處",通過"去婦"形象抒發仕途坎坷的感慨(《李太白全集》)。

近現代漢語中,"去婦"作為曆史詞彙仍見于學術著作。章太炎《新方言·釋親屬》考證:"今人謂出妻曰休妻,古謂去婦"(《章太炎全集》),說明該詞在語言學中的延續性。當代《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被丈夫休棄的婦女",标注為書面語詞彙(《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去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舊時被丈夫休棄的婦女。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與文獻依據

  1. 《漢書·王吉傳》記載:“東家有樹,王楊婦去;東家棗完,去婦複還。”,說明漢代已有此用法,且休妻現象與家庭矛盾相關。
  2. 唐代詩歌中多次出現該詞,如王建《路中上田尚書》雲:“去婦何辭見六親,手中刀尺不如人。”,反映被休女性面對親族的窘境。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辨析

需注意該詞具有特定曆史背景,體現古代男權社會下的婚姻制度。現代語境中已極少使用,但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時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詩詞,可查閱《漢書》、王建及孟郊詩作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粱報呈拔選不寤不依猜頭兒草坪槎槎暢好道償清摧敗打靶場黨史道首大鴈對家愕懼歌扇鬼鬼啾啾海濤函生衡鈞骅駬活業箋啟皦如機床敬老愛幼祲怪愧謝懶人樂歡六器爐捶律坐茫蠻模胡鬧説念舊鳥噣皮剝所霹靂琴鉛闆鉛紅前景巧取豪奪祈願三不去商中是麼手夾書庫思舊司事飕飗體變文莖五老會五綦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