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远偏僻之地。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于时上富於春秋,圣德汪濊,奇志妙思,神鉴灵察。方将审御阴阳,增耀日月,极禎祥於遐奥,飞仁风以树惠。”
(2).深奥;幽深。 晋 陆云 《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耽精遐奥,肆志篇章。” 唐 梁肃 《游云门寺诗序》:“脱人世之羈鞅,穷林泉之遐奥。”
“遐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á à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地理层面的解释
指荒远偏僻之地,强调空间上的遥远与隐蔽性。例如三国时期曹植在《魏德论》中提及“极禎祥於遐奥”,即用此意描述边远地区。
抽象层面的解释
表示深奥、幽深,常用于形容思想、学问或事物的深邃难测。如晋代陆云《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中“耽精遐奥,肆志篇章”,即赞颂对方钻研精深学问。
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例如:
以上解析综合了词典释义及古籍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辞海》或《魏德论》原文。
「遐奥」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深奥、高深的意思。
「遐奥」的部首是「辵」,总共有12画。
「遐奥」这个词是由「遐」和「奥」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遐」的本义是指远远的,延长到现在泛指长远、遥远。「奥」的本义是指深邃、深奥。
在繁体字中,「遐奥」表达为「遐奧」。
在古时候,「遐奥」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不过,一般来说,我们现代使用的写法已经比较统一了。
1. 这个问题真是太遐奥了,我完全搞不懂。
2. 这位教授的学问真是遐奥无比,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
「遐奥」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1. 遐想:长远的思考;
2. 奥妙:深奥的道理或技巧。
与「遐奥」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高深:指事物本质繁复,探索困难;
2. 玄妙:指事物奥妙难以捉摸;
3. 深邃:指事物内涵丰富,难以穷尽。
相对于「遐奥」而言,其反义词可以是:
1. 浅显:指容易理解或表达主义的;
2. 简单:指易于理解、操作或处理的;
3. 明晰:指思路清晰、逻辑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