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牛之子”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雜色耕牛所生的小牛,比喻父親雖不善或出身低微,但兒子卻賢明優秀。核心強調子女的德行與成就不受父母身份的限制。
出自《論語·雍也》:
“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以“犁牛之子”評價弟子冉雍(仲弓),認為其父雖地位低下,但冉雍的才能如同毛色純正、牛角端正的小牛,值得被重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應用場景,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儒學典籍。
《犁牛之子》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子女或後代很能幹、很有出息。成語的字面意思是“耕地的牛的子女”,意味着繼承了父輩優秀的品質和才華。這個成語常用來贊美有出色成就的人的後代。
成語“犁牛之子”由三個漢字組成:犁(犭頭,牛部)+ 牛(牛頭)+ 之(丿邊,一部)。其中,“犁”和“牛”分别是兩個部首,它們分别有3畫和4畫;“之”是一個獨立的字,有3畫。
繁體字的寫法為:犁(犭頭,牛部)+ 牛(牛頭)+ 之(ㄓㄧ˙)。在古時候,成語“犁牛之子”的漢字拼寫和現代相同,沒有變化。
1. 他是個犁牛之子,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和聰明智慧。
2. 張經理的兒子是個犁牛之子,年紀輕輕就被公司提拔為部門經理。
3. 這位冠軍運動員的孩子也是個犁牛之子,成績優秀,先後獲得了多個冠軍。
1. 犁田:用犁耕種田地。
2. 牛耕:指用牛拖拉工具耕作。
3. 子孫:後代、後輩。
1. 苗芽之翼
2. 桃李滿天下
3. 應之于樹
1. 坐享其成
2. 螳臂當車
3. 捧心自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