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勇的意思、武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勇的解釋

(1).威武勇猛。《管子·五輔》:“其士民貴武勇而賤得利;其庶人好飲食而惡耕農。”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尋 文鴦 武勇,遠慚 項籍 。” 宋 範仲淹 《奏乞指揮國子監保明武學生及令經略部署司講說兵書》:“所貴邊上武勇已著之人,更知将略,或因而立功,則将來有人可任。” 魯迅 《呐喊·阿Q正傳》:“﹝ 阿Q ﹞獨有這回卻非常武勇了。”

(2).指武勇的人。 漢 荀悅 《漢紀·高帝紀二》:“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青州 益師又至,兼招誘武勇,不日衆逾數萬。”《明史·趙錦傳》:“陛下嘗募天下之武勇以足兵,竭天下之財力以給餉。”

(3).武藝。《南齊書·蕭赤斧傳》:“ 穎胄 好文義,弟 穎基 好武勇。” 清 梅曾亮 《艾方來家傳》:“﹝ 艾方來 ﹞十五能屬文。以文為勢豪所辱,習武勇。於市中衆辱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武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

一、核心釋義

  1. 威武勇猛

    • 形容人的氣質剛強勇武,如《管子·五輔》記載:“其士民貴武勇而賤得利”;
    • 魯迅在《阿Q正傳》中描述阿Q“獨有這回卻非常武勇了”,突顯人物性格特征。
  2. 指代武勇之人

    • 漢代荀悅《漢紀》提到“任天下武勇”,此處指代勇猛的将士;
    • 明代《明史》記載招募“武勇以足兵”,強調軍事人才。
  3. 武藝

    • 《南齊書》載“穎基好武勇”,指精通武術技能;
    • 清代梅曾亮《艾方來家傳》中“十五能屬文”與武勇形成文武對比。

二、用法示例

三、補充說明 日語中“武勇(ぶゆう)”同樣表示勇敢、英勇,如“武勇の譽れが高い”(享有勇名)。該詞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軍事才能或文學意象,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特定語境或仿古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勇

武勇是一個漢語詞彙,表達的是英勇戰鬥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武勇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歹”和“力”,拆分成5個筆畫。

來源

武勇一詞來源于《左傳·僖公四年》:“雖死不辱親之訓,及子之武勇也。”這裡提到了武勇作為一個詞彙。

繁體

繁體字“武勇”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武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寫“武勇”的方式是“武暘”。暘表示明亮、顯露,暘與勇一起組合表示英勇之意。

例句

1. 他展現出了非凡的武勇,在戰場上英勇奮戰。

2. 這位官兵以他的武勇威名遠播。

組詞

武勇可以與其他漢字結合形成新詞,如:

1. 武力:軍事力量。

2. 武術:武技與技術的結合。

3. 勇敢:大膽、無所畏懼。

近義詞

武勇的近義詞包括:

1. 英勇:有英雄氣概、勇敢。

2. 勇猛:勇敢而強烈。

3. 剛勇:剛正而勇敢。

反義詞

武勇的反義詞是文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