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赙的意思、祭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赙的解釋

(1).緻祭并饋贈財物。《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丁丑,司空緻士 張齊賢 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賻。”

(2).饋贈居喪者助祭的財物。 清 魏源 《書<金史·完顔元宜傳>後》:“﹝ 完顔元宜 ﹞卒于家,祭賻甚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祭赙(jì fù)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吊喪并贈送財物的複合詞,其内涵包含禮儀行為與經濟資助兩方面。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特指在喪葬儀式中,吊唁者向喪家贈送財物以表哀悼的行為。

從構詞法分析,"祭"字甲骨文象手持肉獻于神主之形,本義為祭祀,後引申為追悼亡者的儀式;"赇"(通"赙")金文從貝從尃,指以財物助喪,《周禮·地官》記載"赙補不足"即指資助喪葬開支。二字結合形成"祭赙",完整呈現了古代喪禮中精神追思與物質幫助并重的文化特征。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祭赙制度在周代已形成規範,《禮記·檀弓》載"賓客吊唁,必有赙焉",說明其作為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鄭玄注《儀禮》特别強調"赙禮"的等差制度,不同身份者需按規格贈予相應財物。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獻研究領域,如王力《古代漢語》教材在講解喪葬禮俗時,将祭赙作為典型文化現象進行分析。相關研究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對《禮記》《儀禮》的校注本,以及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詞條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祭赙”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及相關示例如下:

  1. 緻祭并饋贈財物
    指在祭奠儀式中,除了常規的祭祀活動外,還額外贈送財物以表哀悼或敬意。例如《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記載:“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赙”,說明皇帝派遣使者進行祭祀并贈予財物。唐代上官婉兒安葬時,太平公主也曾“遣使吊祭,赙贈五百匹”,體現了這一用法的實際場景。

  2. 饋贈居喪者助祭的財物
    特指向喪家贈送財物,用于輔助喪葬或祭祀所需。這一含義更側重對喪事家庭的經濟支持,例如《漢語大詞典》提到其作為“助祭財物”的功能。

“祭赙”在古代禮儀中兼具精神(祭祀)與物質(贈財)的雙重意義,既表達哀思,又提供實際幫助。需注意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别人正在浏覽...

阿驿捌格暴鈔寶券寶月陂堨表觀镵鍼成交額乘人不備打簧表赕佛導電大隗掉眼東坡詩體斷梅笃密發報番薥崗亭割分公平秤宮園貫洞顧念行業诙嘲彙登渾質繼後據地絶續椐椐強強拘迫具眼裡湖臨統理應敏而好學明良拈掇潛水衣清峭親仁曲詞善知識眚禮沈棄史禍損服貪勢天無絕人之路貼合同歸殊塗舃凫微細五作相品毨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