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赙的意思、祭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赙的解釋

(1).緻祭并饋贈財物。《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丁丑,司空緻士 張齊賢 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賻。”

(2).饋贈居喪者助祭的財物。 清 魏源 《書<金史·完顔元宜傳>後》:“﹝ 完顔元宜 ﹞卒于家,祭賻甚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赙”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及相關示例如下:

  1. 緻祭并饋贈財物
    指在祭奠儀式中,除了常規的祭祀活動外,還額外贈送財物以表哀悼或敬意。例如《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記載:“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赙”,說明皇帝派遣使者進行祭祀并贈予財物。唐代上官婉兒安葬時,太平公主也曾“遣使吊祭,赙贈五百匹”,體現了這一用法的實際場景。

  2. 饋贈居喪者助祭的財物
    特指向喪家贈送財物,用于輔助喪葬或祭祀所需。這一含義更側重對喪事家庭的經濟支持,例如《漢語大詞典》提到其作為“助祭財物”的功能。

“祭赙”在古代禮儀中兼具精神(祭祀)與物質(贈財)的雙重意義,既表達哀思,又提供實際幫助。需注意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赙的意思

《祭赙》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祭祀時所用的貢品或祭品,通常用于表示祭拜祖先或神靈時所供奉的物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祭赙》的拆分部首為示(礻)和貝,示為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代表禮儀;貝為貝殼的意思,象征財富。《祭赙》一詞總共由15個筆畫組成。

來源

《祭赙》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儀式的時期。

繁體

《祭赙》的繁體字為「祭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祭赙》一詞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相似,隻是書寫風格和結構稍有差異。

例句

1. 在清明節,人們會将祭赙擺放在祖墳前,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2. 古代帝王舉行大型祭典時,常會準備豐盛的祭赙,以示對神靈的尊敬。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祭祀、祭拜、供奉

近義詞:祭品、祀品、貢品

反義詞:得賜、獲賜、得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