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污行的意思、污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污行的解釋

亦作“汚行”。卑污的品行或行徑。《管子·小匡》:“寡人有汚行,不幸而好色。” 漢 桓寬 《鹽鐵論·褒賢》:“高瞻下視,潔言污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清史稿·列女傳四·張氏女》:“ 張氏 女, 婁縣 人。農家女。嫁 魯氏 子,姑與夫迫使為污行,不從,箠楚凍餒,凡三四年,志不變。” 李霁野 《微笑的臉面》:“他變成了一面平明的圓鏡,要普照出人類底污行。”

亦作“汚行”。謂曲意而行。污,通“ 紆 ”。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誘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污行(wū xíng)指卑劣、不道德的行為或品行,多用于形容人因貪腐、失德而造成的惡劣行徑。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污:本義為渾濁的水,引申為肮髒、玷污、不廉潔。
    • 行:指行為、品行。

      合稱“污行”,即被玷污的品行,或指道德敗壞的行為。

  2. 詞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污行”指“卑污的品行”,強調行為違背道德規範,如貪污、渎職、欺詐等。《現代漢語詞典》釋為“不廉潔、不正派的行為”,多用于官員或公衆人物的失德之舉。


二、引申與用法

  1. 道德批判性

    該詞含強烈貶義,如《史記·酷吏列傳》載:“其污行穢迹,為天下所共知”,暗指行為公開且影響惡劣。

  2. 社會關聯性

    常與“貪腐”“渎職”挂鈎。如《漢書》中“吏有污行,則民受其殃”,揭示權力濫用對社會的危害。


三、古籍用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
  4.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

網絡擴展解釋

“污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卑劣、不道德的品行或行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污行”由“污”(渾濁、肮髒)和“行”(行為、品行)構成,字面意為肮髒或卑污的行為,常指違背道德倫理或社會規範的行徑。

  2. 引申含義

    • 道德敗壞:如貪腐、淫亂等行為。例如《管子·小匡》提到“寡人有汚行,不幸而好色”,以“污行”形容君主的好色之舉。
    • 表裡不一:與“潔言污行”相關,指言辭高尚但行為卑劣,如《鹽鐵論·褒賢》中批評某些人“潔言污行,觞酒豆肉,遷延相讓”的虛僞表現。

二、語境與用法

  1.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清史稿·列女傳》記載張氏女因拒絕“污行”而遭虐待,此處“污行”暗指違背貞潔倫理的要求。
    • 桓寬《鹽鐵論》用“污行”批判社會中的僞善現象,強調言行不一的問題。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穢行、惡行、劣迹(如“穢行”指丑惡放蕩的行為)。
    • 反義詞:高潔、清廉、貞行。

三、總結

“污行”多用于批評道德層面的堕落,既可指具體行為(如貪污、淫亂),也可形容整體品行的卑劣。其使用常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尤其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揭露社會或個人道德缺陷。

别人正在浏覽...

扁骨踣地呼天不任不腆之儀殘略雕鈲刁天厥地底漆東西二府發徙霏霧鳳頭鞋浮生撫視傅左公忠體國光揚庋藏鍋腔子龢會後備兵回銷禍福由人減竈冀圖絕密砢碜烺烺良苦梁上君子令婦麻命滿天飛蒙裡蒙懂眄眄年馑牛蘈泮凍偏執性人格平谳皮條迫逼秋波铨覈确顱榮貫三步兩腳式法順納松香騰歡天末涼風通靈退敵無上乘無私有弊五牸遐爾聞名香江鄉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