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納的意思、順納的詳細解釋
順納的解釋
順從采納。《新唐書·郭承嘏傳》:“ 承嘏 言:‘宰相調和陰陽,安黎庶。若使閲視簿書,校緡帛,非所宜。’帝順納。”《新唐書·韋溫傳》:“ 溫 固諫:‘今 河南 水, 江 淮 旱歉,京師雪積五尺,老稚凍仆,此非崇飾虛名時。’帝順納,乃謝羣臣。”
詞語分解
- 順的解釋 順 (順) ù 趨向同一個方向,與“逆”相對:順風。順水。順境。順水推舟。順風使舵。 沿,循:順城街。順理成章。順藤摸瓜。 依次往後:順序。順次。 隨,趁便:順便。順勢。順手牽羊。 整理:理順。順修(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順納”的漢語詞典釋義
“順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和古籍用例中理解:
-
基本釋義:依從并接受
- “順”:本義指沿着同一方向,引申為依從、服從、順應。《說文解字》:“順,理也。” 指條理、次序,引申為順從。
- “納”:本義指絲被水浸濕,引申為收進、接受、采納。《說文解字》:“納,絲濕納納也。” 後多用于表示接受、采納、收容。
- 組合義:“順納”即指順應形勢、要求或他人意見,并将其接受、采納。它強調在理解、認同或順應某種情況或建議的基礎上,采取接受的态度或行動。參見《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籍用例與語境(體現“接受、采納”之意):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表示對意見、谏言、建議的采納。例如,在史書或奏議中,描述君主或上級對臣下合理建議的采納行為時,可能會用到“順納”。其含義接近“采納”、“接受”、“聽從”。參見《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現代使用與辨析:
- “順納”在現代漢語中非常罕用,不屬于常用詞彙。其表達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采納”、“接受”、“接納”、“聽從” 等詞來替代。
- 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把握“順”所包含的“順應、依從”前提和“納”所包含的“接受、采納”結果。
“順納”意指順應并接受、采納。它描述了在理解、認同或順應某種外在要求、形勢或他人意見的基礎上,将其接受或采納的行為。雖然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有其用例,但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可由“采納”、“接受”、“聽從”等更常用的詞彙表達。理解此詞需結合古漢語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順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順從采納,通常指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建議,尤其在上級對下級意見的采納中較為常見。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結構分析:由“順”和“納”兩字組成。“順”意為順從、順應,“納”指接納、采納,合起來表示對他人的觀點或建議表示認同并接受。
- 現代釋義:強調在理解他人立場的基礎上,以開放的态度接受意見,常用于描述領導、長輩等對合理建議的采納。
2.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在史書中記載君臣互動時使用。例如:
- 《新唐書·郭承嘏傳》提到,唐文宗因宰相郭承嘏谏言不宜親自核驗賬目,選擇“順納”其建議。
- 《新唐書·韋溫傳》中,韋溫勸谏皇帝在災荒時期停止虛禮,皇帝最終“順納”谏言并向群臣緻謝。
3.現代應用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或用于強調謙遜采納意見的正式場合。
- 近義詞:采納、接納、聽取。
4.注意事項
- 該詞并非成語,而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詞,部分詞典可能歸類為“詞語”而非成語。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篇章或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矮垛垛爆裂彈畢雨箕風插隊落戶愁悶春嬌楚優從衡蕩漭盜首等值線多哥多嬌風流儒雅鳳庭感遇忘身趕齋給犒鈎曲骨董行紅牋候光黃犢舍戶伯疾厲鏡魚斤節君子闌班兩性連遱論婚茅茹敉功蘑菇偏孤嫔侍遒婉拳腕權準衢謠桑樸森峙生活聖制沈靜事職噬指司書谇喧縮迹宿物貪生惡死梯磴土物韡萼文憲惡直丑正向火乞兒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