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夜思念。 唐 白居易 《與元衡诏》:“永念忠勤,豈忘寤想?計卿行邁,已到 西川 ,涉遠冒寒,固其勞頓。”
“寤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1. 基本詞義
“寤想”指日夜思念,強調持續不斷的牽挂或思慮。該詞由“寤”(醒着)與“想”(思念)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醒時與睡時都在思考或挂念”。
2. 構成分析
3. 出處與示例
該詞可見于唐代文獻,如白居易《與元衡诏》:“永念忠勤,豈忘寤想?”此處通過反問句式,表達對臣子勤勉忠心的深切挂念。
4.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用于描述強烈且持續的情感狀态(如君臣、親友間的牽挂)。
5. 注意事項
需與“夢想”等近形詞區分:“寤想”側重現實思念,而“夢想”多指向往或幻想。此外,該詞無明确反義詞,具體語境中可通過否定句式表達相反含義。
寤想是一個表示清醒思考、幻想、聯想的詞語。它用來描述人腦思維活躍、高度集中的狀态,通常發生在精神高度緊張、創造力爆發的時候。
寤想的部首是宀(mian)和心(xin),它是由兩個漢字合并而成的複合詞。宀表示"室内",心表示"思考、情感",結合起來表示在内心深處進行的思考活動。
根據《康熙字典》,寤想的總筆畫數為16。
寤想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玉篇》中。後來,它在20世紀被廣泛使用,并漸漸成為一個常用詞彙。
寤想的繁體字是"悟想"。
在古代,寤想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寤想"。
1. 在沉思了片刻後,他的寤想變得更加清晰。
2. 寤想是創作之源泉,激發無限可能。
組詞:寤思(清醒思考)、寤寐(清醒睡眠)、寤寐皆忘(入迷忘我)。
近義詞:幻想、聯想、思索。
反義詞:沉思、昏迷、迷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