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寒。《南齊書·孝義傳·崔懷慎》:“﹝ 懷慎 ﹞載喪還 青州 ,徒跣冰雪,土氣寒酷,而手足不傷。” 王厚選 《古城青史》第十回:“村莊裡,這裡那裡,響着稀疏的鞭炮聲,給寒酷的除夕之夜,增添了更加凄涼的氣氛。”
“寒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án kù,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嚴寒
指天氣或環境極度寒冷,多用于描述自然氣候的嚴酷。例如:
“徒跣冰雪,土氣寒酷”(《南齊書·孝義傳·崔懷慎》),形容冰雪覆蓋的寒冷環境。
“寒酷的除夕之夜”(《古城青史》),渲染凄涼的冬夜氛圍。
冷酷無情(引申義)
也可比喻人的态度或行為冷漠嚴苛,如:“寒酷的統治者”。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現代用法示例,可參考《南齊書》或現當代文學作品(如《古城青史》)。
寒酷(hán k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非常冷酷、嚴寒而殘酷,常用于形容天氣、環境或人的态度冷酷無情。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和“酉”,宀表示“室内”、“室頂”,酉表示“酒糟殺”或酒。它的部首是“宀”,筆畫有10畫。
《寒酷》一詞來源于古代《論語·子罕篇》:“寒酷之到也,無懈可擊也。”意為寒冷酷熱的氣候環境極端,沒有瑕疵可針對。
在繁體字中,寒酷寫作「寒酷」。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寒酷多用「寒冱」來表示。其中「冱」(hù)表示酷寒冰冷的意義。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地方冬天非常寒酷,記得多穿衣服。
2. 她的态度寒酷無情,讓人感到害怕。
一些組詞包括:寒酷地、寒酷無情、寒酷的冬天。
近義詞有:冷酷、冷冽、刻毒。
反義詞有:溫暖、溫和、慈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