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夜思念。 唐 白居易 《与元衡诏》:“永念忠勤,岂忘寤想?计卿行迈,已到 西川 ,涉远冒寒,固其劳顿。”
寤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中解析:
《说文解字》释为“寐觉而有言曰寤”,指睡醒后神思清醒的状态。
意为思索、念头,如《周易·系辞》云“想,思也”。
合义:“寤想”指睡醒后的清醒思绪,强调从睡眠到觉醒时思维活动的过渡。
如《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郑玄笺注“寤想”为醒后对忧思的反复忖度。
王充《论衡·佚文》载“文王寤想而得太公”,描述周文王醒后顿悟得贤才的场景。
“寤想”更聚焦觉醒瞬间的思维活动,隐含豁然明朗之意。
该词属文言遗存,今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如:“夜读《楚辞》,寤想屈子行吟之状。”
参考来源:
“寤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1. 基本词义
“寤想”指日夜思念,强调持续不断的牵挂或思虑。该词由“寤”(醒着)与“想”(思念)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醒时与睡时都在思考或挂念”。
2. 构成分析
3. 出处与示例
该词可见于唐代文献,如白居易《与元衡诏》:“永念忠勤,岂忘寤想?”此处通过反问句式,表达对臣子勤勉忠心的深切挂念。
4. 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用于描述强烈且持续的情感状态(如君臣、亲友间的牵挂)。
5. 注意事项
需与“梦想”等近形词区分:“寤想”侧重现实思念,而“梦想”多指向往或幻想。此外,该词无明确反义词,具体语境中可通过否定句式表达相反含义。
报时不甚布衣黔首池鱼笼鸟丑陋牀闼厨房从权打掠当仁不让典型化东都门反故防小非虑封典封皮条脯腊怪嗔鬼磷和同华焕黄散圜邱回舟见少近周九溟浚沟隽妙距跳眶睫间矿冶老爷爷罗禁麻肺汤鸣环殴除鸥鸦庞统骥配没娉婷袅娜青览清刷秋蒐痊安踆踆人财两失认镫筲箩叔父提命通榜同根头人頽剥托慕文榜物以群分显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