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功的意思、都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功的解釋

亦作“ 都工 ”。道教職稱。 後漢 張道陵 創五鬥米道。 道陵 死, 張魯 複行之。設二十四治,各治設治頭、祭酒,以為管理、治事,由都功總領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譏谑》:“ 廬山 簡寂觀 道士 王告 好學有文,與 星子 令相善。有邑豪修醮, 告 當為都工。都工薄有施利。” 清 恽敬 《真人府印說》:“ 江西 貴溪縣 真人府 印,凡大小四,其三皆曰‘陽平治都功印’……《三國志·張魯傳》:‘來學道者初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衆,多者為治頭。’治都功其即治頭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功”是道教早期五鬥米道(天師道)體系中的一種管理職稱,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1. 起源與職能
    該職位由東漢張道陵創立五鬥米道時設置,後由其孫張魯繼承發展。五鬥米道将教區劃分為“二十四治”(即24個教區單位),每個教區設“治頭”或“祭酒”負責具體事務,而“都功”則是統轄所有教區的總負責人,具有最高管理權。

  2. 别稱與文獻記載
    “都功”亦寫作“都工”,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提到廬山簡寂觀道士擔任“都工”一職,清代恽敬《真人府印說》也提及相關記載,印證其曆史延續性。

  3. 詞語結構與發音
    拼音為“dōu gōng”,屬于道教專用術語,現代多用于宗教或曆史研究領域。

擴展說明:五鬥米道是道教早期重要流派,張魯在漢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權時進一步完善了“都功”體系,這一制度對後世道教組織架構有深遠影響。需注意,相關記載多源于古代文獻,具體職能可能隨時代演變存在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功》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多功勞,多辛勤努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右邊是力量部分。總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沒有明确的記錄,但可以從字義和結構上進行推測。 在繁體字中,《都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然而,對于《都功》這個詞,其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錄。 以下是一個關于《都功》的例句: 他們一起合作完成了這個項目,每個人都功勞不小。 一些與《都功》相關的組詞有:功勞、高功、功力、辛勤等。 一些與《都功》近義的詞彙有:努力、勤奮、辛苦等。 然而,與《都功》相反的詞彙則有:懶散、消極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