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探問情況。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巴陵本末》:“問塗 胥口 ,訪事 瀧頭 ,曾無幾微見於面。”
(2).見“ 訪事人 ”。
“訪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訪事”由“訪”(探訪、訪問)和“事”(事情、事物)組成,核心含義是探問事情的真相或關鍵信息,強調通過主動調查或深入接觸以了解事件本質。
動詞用法
指通過詢問、調查等方式探求事件細節或真相。例如古籍《齊東野語·巴陵本末》中“問塗胥口,訪事瀧頭”,即通過實地探訪獲取信息。
名詞用法
可指代“訪事人”,即從事調查、采訪工作的人(如記者或偵探)。例如《儒林外史》提到“吉相公下來訪事”,此處“訪事”即指調查人員。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近義詞包括“探訪”“查訪”,反義詞可對應“敷衍”“漠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齊東野語》等文獻來源。
《訪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主動去了解、探訪事情的真相或内情。
《訪事》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讠”和“事”。它的總筆畫數為10。
《訪事》這個成語出自《老子·道德經》:“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意思是要積極了解、深入探索事物的真相或内在道理。
繁體字為「訪事」。
在古時候,漢字「訪」和「事」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用法沒有變化。
他經常訪事,所以對這個行業非常了解。
訪問、事實、事态、事理、訪客
探究、了解、尋找真相
袖手旁觀、無視事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