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病。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王微<養疾>》:“悵然山中暮,懷痾屬此詩。”
“懷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huái ē(“痾”通常讀ē,如“沉痾”),由“懷”(左右結構,意為心懷)和“痾”(左上包圍結構,指疾病)組成。
2. 基本含義
字面指“抱病”,即身體患病,如南朝江淹詩句“怅然山中暮,懷痾屬此詩”中的用法。同時,該詞常被引申為“内心痛苦或困擾”,可能是情感壓抑、精神壓力等無形痛苦,表面看似平靜,實則深藏苦楚。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比喻語境,如描述人物隱忍的心理狀态。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書面表達。
4.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與“沉痾”(chén ē,指重病)的區别:“懷痾”側重主觀感受,而“沉痾”強調客觀病情。
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江淹詩文中的用例。
懷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内心病痛、痛苦郁悶的感受。
懷痾的拆分部首是心,并且它具有10個筆畫。
懷痾最早出現于《詩經·小雅·巷伯》:“懷痾其實。”意思是内心痛苦無法言表。古代人們尊重内心世界,将内心痛苦的感受表達為懷痾。
懷痾的繁體字為懷痾。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懷痾在古代有兩種寫法,分别是懷痾和懷痗。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懷痗逐漸淘汰,現今通用的寫法是懷痾。
1. 我心情沉重,懷痾難言。
2. 這首詩充滿了懷痾的情感。
懷痾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懷痾滿腹:内心沉重,痛苦郁悶。
懷痾難言:内心困擾,無法表達。
懷痾凝眸:内心痛苦使眼神呆滞。
憂郁、痛苦、愁悶、沉郁等。
歡快、開心、愉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