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勤王的意思、勤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勤王的解釋

(1) [to serve the king]∶盡力于王事

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晉書·謝安傳》

勤王之事

(2) [to save the country from danger]∶臣下發兵救援地位岌岌可危的主子

德祐初,江上報急,诏天下勤王。——《宋史·文天祥傳》

火速勤王

詳細解釋

(1).謂盡力于王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狐偃 言於 晉侯 曰:‘求諸侯莫如勤王。’”《周禮·春官·大宗伯》“秋見曰覲” 漢 鄭玄 注:“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晉書·謝安傳》:“ 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2).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後漢書·袁紹傳》:“乃下詔書於 紹 ,責以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了。”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他是準備勤王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勤王”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盡心盡力于王事
    指臣子或諸侯為君主效忠,勤勉處理國家事務。這一含義源自先秦文獻,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提到晉文公聽取狐偃建議“勤王”,即通過救援周襄王來鞏固政治地位。此外,《晉書·謝安傳》記載“夏禹勤王,手足胼胝”,強調為君主和國家不辭辛勞的奉獻精神。

  2. 救援危難中的君主
    當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如叛亂、外敵入侵)時,臣子起兵救援,稱為“勤王”。例如:

    •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擊敗戎狄,幫助周襄王複位;
    • 南宋末年,文天祥響應诏令“诏天下勤王”,組織軍隊抵抗元軍。

二、曆史背景與延伸

三、權威文獻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詞義演變,可參考《左傳》《晉書》等原始文獻,或查閱高權威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勤王 - 詞義

“勤王”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忠于國家、皇帝或君主,盡心盡力為國家和君主而努力。

勤王 -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勤王”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力”和“王”。它們的拼音分别是“li”和“wang”。整個詞彙共有10個筆畫。

勤王 - 來源

“勤王”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綱常思想。在古代,君主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需要有一群忠心耿耿、盡忠職守的臣民“勤王”,以保衛國家的安甯和秩序。

勤王 - 繁體

“勤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勤王”。它的筆畫數量和簡體字相同,也是10個。

勤王 -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漢字“勤王”的寫法為“力亾”。這種寫法也體現了忠誠和盡心盡力為國家效力的含義。

勤王 - 例句

1. 他對國家忠誠,一生都在勤王。

2. 這位将軍以勤王立功而受到皇帝的贊賞。

3. 在古代,國家的穩定需要有大臣勤王,以保衛國家的安全。

勤王 - 組詞

1. 勤勉: 指勤奮努力、努力工作。

2. 君王: 指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或國王。

3. 勤奮: 指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的表現。

4. 忠誠: 指對國家或君主忠心耿耿、不背叛的态度。

勤王 - 近義詞

1. 保國: 指維護國家安全、保衛國家的行動。

2. 忠臣: 指對君主忠誠的臣子,對國家忠貞不渝。

3. 忠心耿耿: 指對君主或國家無限忠誠,始終堅定不移。

勤王 - 反義詞

1. 叛國: 指背叛國家或君主,對國家和君主進行叛逆行為。

2. 通敵: 指與敵對的勢力勾結,背叛本國利益。

3. 背叛: 指對君主、國家或所侍奉的組織不忠誠,違背本應盡的義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