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舞勺的意思、舞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舞勺的解释

谓古代儿童学文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孔颖达 疏:“舞勺者, 熊氏 云:‘勺,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 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礼乐富垂髫,诗书成舞勺。”参见“ 舞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舞勺"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专有名词,指代男子成童阶段习舞的礼仪。《周礼·春官·乐师》记载:"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郑玄注曰"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其中"勺"即指文舞。

该词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1. 年龄界定:特指男子13至15岁阶段。《礼记·内则》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说明这是贵族子弟学习乐舞的起始年龄。
  2. 礼乐形制:作为文舞类型,与"武舞"形成礼制对应。《通典·乐六》解释"勺"即《周颂·酌》篇,舞者执龠(状如笛的乐器)起舞,体现"以文德教天下"的礼教思想。
  3. 教育功能:《文献通考·乐考十九》指出"舞勺"属于古代"六小舞"之一,通过肢体律动培养少儿的仪态规范和道德认知,是"礼乐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

历代注疏对此词有递进阐释:汉代郑玄强调其"成童教之始",唐代孔颖达疏解为"舞象谓武舞,用干戈;舞勺谓文舞,用羽籥",清代孙希旦《礼记集解》则系统论述了不同年龄段对应的乐舞教育梯度。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完整保留了古代文献的多重释义层次。

网络扩展解释

“舞勺”是中国古代对特定年龄阶段及礼仪学习的称谓,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舞勺”指古代13岁左右的男孩开始学习的一种文舞,以“勺”(即“籥”,一种竹制乐器)为道具,属于礼仪教育的一部分。该词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2. 年龄范围
    通常代指13-15岁的男孩,而“舞象”则对应15岁后的成童阶段,学习武舞和射御等技能。

  3. 文化内涵

    • 礼仪教育:舞勺是周代贵族男子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强调礼乐修养。
    • 象征意义:后引申为对少年时期的雅称,如唐代刘允济诗中“诗书成舞勺”即用此意。
  4. 性别指向
    根据《礼记》记载,舞勺专指男性的年龄阶段,古代女子则有“及笄”等不同称谓。

  5. 相关概念

    • 舞象:15岁后学习的武舞,含军事训练内容。
    • 总角/垂髫:指幼年,与“舞勺”形成年龄递进关系。

“舞勺”既是古代礼仪舞蹈,也是13-15岁男孩的代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中“礼乐并重”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百战百胜邦老宝饰鬓垂布衣交逞节陈事冲锋队楚剌祠厘电报局帝虎低能儿丁身钱陡搜钝椎番案放筯发悟肺腑交格致鬼诹红男绿女华僞火灾牋草荐席见员交章惊骇进退触藩九薮橘心尻脽扣扉口马愧恧了味联贯吏部禡牙秘籍疲乏不堪侨庐凄薄棋流忍痛割爱融和濡头摄画视民如子首术竦秀祧绪土塑威侮温信踒虵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