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事物的名稱。《周禮·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 鄭玄 注:“物名者,所畫異物則異名也。”
(2).猶名望。 漢 徐幹 《中論·治學》:“凡學者大義為先,物名為後;大義舉而物名從之。”
“物名”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事物的名稱”,即用來指代具體物體、事物或概念的稱謂。其含義可拆解為:
基礎含義
“物”指客觀存在的物體或事物,“名”即名稱。組合後表示“物體/事物的名稱”,例如“椅子”“太陽”“水”等具體事物的命名。
語言學視角
在語言研究中,“物名”屬于名詞範疇,用于區分不同實體。例如專有名詞(如“長江”)與普通名詞(如“河流”)的差異。
哲學與文化延伸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名實之辯”探讨名稱與實體的關系,如《荀子·正名》強調“名定而實辨”,認為名稱需準确對應事物本質。
現代應用場景
若需更具體的解釋(如某學科中的專業定義),建議補充上下文或使用場景。
物名,讀音wù m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事物的名稱。
物字的部首是牛,總共有8個筆畫。
物名一詞最早見于《爾雅·釋名》。在古代,人們為了區分事物,給它們起了名稱,這樣就出現了“物名”的概念。
物字的繁體是「物」,拆分方式和簡體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物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早期的寫法中,物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象征牛頭的部分,下半部分是一個表示地面的橫線。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形狀。
1. 我不知道這個物名是什麼。
2. 請告訴我你家寵物的物名。
物體、名物、物品、通名。
名稱,名字,稱謂。
空名,虛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