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更遞的意思、更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更遞的解釋

[change] 更疊

更遞變化

詳細解釋

更疊。《易·繫辭上》“是故剛柔相摩” 唐 孔穎達 疏:“陽剛而陰柔,故剛柔共相切摩,更遞變化也。”《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衆親眷們,都更遞的上前奉酒。” 清 黃宗羲 《答萬充宗雜問》:“按樂有間有合。間者,堂上堂下,一歌一奏更遞而作;合者,上下之樂并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更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複合詞,主要表示輪流替換或更替傳遞的動作與過程。其釋義可從以下權威漢語詞典中歸納:

  1. 輪流替換(核心義): 指事物或角色按照次序相互接替、輪換。例如人員、職務、季節等的交替輪換。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卷第614頁“更”字條下相關複合詞釋義;《辭源》(商務印書館,1983年修訂版)第1冊第75頁“更”字釋義引申。

  2. 更替傳遞(引申義): 強調在時間或序列中,前一個被後一個所取代,并将某種狀态、信息或物品依次傳遞下去。含有時間推移或事物變遷的意味。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40頁“更”字條下相關搭配釋義;《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版)第462頁“更”字釋義及例證分析。

曆史演變與現代使用:

“更遞”屬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現代漢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書面語、曆史文獻或特定專業語境(如描述制度更疊、信號傳遞等)。其構成結合了“更”(變更、輪換)與“遞”(傳送、順次)的動詞特性,整體突顯動态的交替過程。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修訂版)常用詞部分對“更”“遞”的語義解析;《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對相關搭配的語用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更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更疊、交替”,指事物或行為在時間或空間上的輪換變化。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與實例

  1. 古典文獻

    • 唐代孔穎達在《周易》注釋中,用“更遞”描述陰陽交替的自然規律。
    • 清代黃宗羲《答萬充宗雜問》提到音樂演奏中“一歌一奏更遞而作”,指堂上堂下樂聲交替。
  2. 日常語境

    • 可用于描述禮儀活動中的輪換行為,如《醒世恒言》中“衆親眷更遞上前奉酒”,即輪流敬酒。
    • 現代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制度更遞”“季節更遞”等。

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周易》相關注釋(來源:、6)。

别人正在浏覽...

搬場報録人筆困紙窮冰溜倡酬長東黃河大橋廠主雠隟摧絶丹鳳朝陽蹈刃凋換腭部非僻伏戲乖眼憨子後車環目煎促獎牌剪頭節養季脇決鼻鐻耳控駕叩心叩栧髡頓簾肆撩亂纚連灤京路路通民黎幂首墨花母妹目冥甯盈前将軍請政色筆熟慣說話客鼠尾草樞要嗣男宿惑隨衙天象條上銅槃通裙湍怒瘏口屠耆握粟無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