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鹑居的意思、鹑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鹑居的解釋

(1).謂野居無常處。《莊子·天地》:“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 陸德明 釋文:“鶉居,謂無常處也。又雲:如鶉之居,猶言野處。” 唐 李峤 《大周降禅碑》:“閭閻無犬吠之驚,風俗有鶉居之暇。” 唐 王起 《堯見姑射神人賦》:“向使忘鶉居之性,徇龍駕之盛,則光宅之德,徒聞乎以遨以遊,比屋之聽,詎見乎乃神乃聖。”

(2).指簡陃的居室。 宋 晏殊 《巢父井》詩:“安巢一枝上,豈曰鶉居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鹑居(chún jū)是漢語古籍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簡樸、不固定的居住狀态。該詞源于鹌鹑(鳥類名)的生活習性,因其巢穴簡陋且遷徙頻繁,故被引申為形容人類居所或生活方式的質樸與隨遇而安。

一、詞義解析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形容居室或衣着簡樸,如鹌鹑之居無定所”。此解釋包含兩層内涵:

  1. 物質層面的簡樸:指居住環境或服飾不追求奢華,如《莊子·天地》中“聖人鹑居而鷇食”,描述聖賢之人以粗陋衣食為足。
  2. 精神層面的淡泊:強調不執着于物質享受的生活态度,如宋代陸遊詩作“鹑居鷇食笑豪奢”,體現安貧樂道的心境。

二、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天運篇》的“鹑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此處以鹌鹑的天然生存狀态比喻道家主張的“順乎自然”思想。唐代成玄英在《莊子疏》中進一步注解:“鹑居,無心巢宇;鷇食,不務求飽”,揭示其哲學内涵。

三、文化衍生

在文學創作中,“鹑居”常與“鷇食”連用構成固定搭配,如明代《菜根譚》記載“鹑居鷇食,反覺天地更寬”,強化其表達安貧守拙的修辭效果。清代《佩文韻府》将其歸入“物類譬喻”辭格,印證其在傳統修辭學中的特殊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鹑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鹑居”原指鹌鹑居無定所,後比喻生活簡樸、居無定所的狀态。既可形容居住環境簡陋,也引申為不追求物質享受的樸素生活方式。


二、出處與演變

  1. 語出《莊子·天地》
    原文為:“夫聖人鹑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 這裡的“鹑居”指聖人像鹌鹑一樣隨遇而安,不固定居所,體現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
  2. 後世擴展
    宋代晏殊在《巢父井》中寫道“安巢一枝上,豈曰鹑居陋”,将“鹑居”與隱士的簡樸生活關聯,強化了其淡泊名利的文化意象。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形容居所簡陋
    例句:“父母恩勤,春晖寸草,鹑居鷇食,斷杼擇鄰。”
  2. 比喻安貧樂道
    例句:“他雖身居陋巷,卻能鹑居鷇食,自得其樂。”
  3. 中性或貶義用法
    有時也用于批評不思進取、滿足現狀的态度,如“鹑居鷇食,不思進取”。

四、相關成語

“鹑居”常與“鷇食”連用為“鹑居鷇食”,進一步強調以簡單生活滿足基本需求,如《史記》中“鹑居于鷇食之間”的典故。


五、總結

“鹑居”既是對物質條件匮乏的客觀描述,也承載了道家思想中自然無為的哲學觀,需根據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演變脈絡,可參考《莊子》及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識邊縣表面化鼻哂碧雲霞城鄉差别癡蟲鸱龜寸管凋朽陡峻多心渡子遏流雲糞門幹麼格于成例廣柳車規箴和調和神國鶴知夜半嘩喇堅持不懈踐運嘉穗荊榛近耗駒騋窺遠鏡刳磔雷殷龍擡頭硉兀馬路崖子密察弄精魂颦效淺蔽乾倔器鑒绮幕傾耳細聽清正廉明全牲渠挐軟禁三傳山光水色蛇形食牌市情噬胾豎鱗速斷台槐銅聲響器武克陷坑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