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的意思、采蓮曲的詳細解釋
采蓮曲的解釋
樂府清商曲名。本于“ 江 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江南曲》。 南朝 梁武帝 《江南弄》七曲,《採蓮曲》為其一。又 南朝 梁 羊偘 有愛姬 張靜婉 ,美麗善舞。 偘 嘗自制《採蓮曲》,樂府稱《張靜婉採蓮曲》。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一·〈江南〉序》及《清商曲辭七·〈江南弄〉序》。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網絡擴展解釋
“采蓮曲”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題材,既有樂府曲名,也是文人創作的詩歌标題。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起源與演變
-
樂府曲名
“采蓮曲”最早為樂府清商曲名,源于漢代民歌《江南曲》中的名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南朝梁武帝蕭衍将其納入《江南弄》七曲之一,列為第三首,成為文人拟作的固定題材。
-
詩歌題材擴展
唐代詩人如王昌齡、白居易、李白等均以此為題創作,内容從單純描寫采蓮勞動,擴展到少女情态、自然意境等。例如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以荷葉與羅裙的視覺融合表現人景合一,白居易的“碧玉搔頭落水中”則刻畫少女偶遇心上人的嬌羞。
二、代表作品與主題
-
王昌齡《采蓮曲》
- 核心意象:采蓮女與荷花、荷葉渾然一體,如“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通過視覺與聽覺的轉換,展現勞動中的靈動美。
- 主題:自然與人的和諧,少女的純真爛漫。
-
白居易《采蓮曲》
- 情感描寫:以“逢郎欲語低頭笑”表現少女情窦初開的羞澀,細節生動。
- 語言特色:白描手法,畫面感強。
-
李白《采蓮曲》
- 場景渲染:描繪若耶溪畔采蓮女與遊冶少年的互動,展現春日旖旎風光。
三、藝術特色與文化意義
- 自然與人文融合:多以江南水鄉為背景,蓮葉、荷花、羅裙等意象交織,體現田園詩意。
- 情感表達含蓄:通過動作(如“低頭笑”)、環境(如“荷花深處”)傳遞微妙情感,而非直抒胸臆。
- 跨時代生命力:從南朝樂府到唐代文人詩,再到現代朱湘的創作(如“槳聲與歌聲應答”),主題曆久彌新。
四、常見注釋補充
- “羅裙”:絲織長裙,詩中常與荷葉顔色類比。
- “芙蓉”:即荷花,象征少女的美麗與高潔。
如需了解具體詩篇的全文或賞析,可參考《樂府詩集》、王昌齡和白居易的詩集選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蓮曲》這個詞,意思是指在采蓮的過程中所唱的歌曲或曲調。它的拆分部首是止和艹,共有11個筆畫。來源于古人在采蓮時,為了打發時間或增加樂趣而創作的歌曲。有時也用繁體字書寫為《採蓮曲》。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還是和現代相似。例如,“采”字在古代有時會寫作“採”。關于《采蓮曲》的例句還需要您提供具體的語境。至于組詞,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其他含有“采”或“蓮”的詞語。近義詞可以考慮與“采蓮曲”意思相近的詞語,例如“采蓮歌”或“采蓮詩”。反義詞的話,在這個語境下比較難以找到一個明确對立的詞語。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