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五齏 ”。古代按酒的清濁,分為五等,合稱“五齊”。後亦泛指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沉齊。” 鄭玄 注:“自醴以上,尤濁縮酌者,盎以下差清。”《樂府詩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饋,五齊流香。”
亦作“ 五齏 ”。五種細切的冷食肉菜。《周禮·天官·醢人》:“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之。” 鄭玄 注:“齊當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細切為齏。” 賈公彥 疏:“五齏之内,菜肉相兼。”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五齏、七醢與三臡,總是仙庖珍味。”
關于“五齊”的詳細解釋,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根據《周禮·天官·酒正》記載,“五齊”指按酒的清濁程度劃分的五種等級,後泛指酒類。具體包括:
在《周禮·天官·醢人》中,“五齊”又指五種細切的冷食肉菜(“齊”通“齑”,即切碎),包括:
兩種含義均源自周代禮制,前者用于祭祀和宴飲的酒類規制,後者屬于宮廷膳食中的冷盤類别。現代語境中,“五齊”一詞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
《五齊》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由“五”和“齊”組成。
“五”是一個表示數目的數字字,是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屬于“一”字的衍生字,意指數目為五。
“齊”是一個表示齊整、整齊的形容詞,它的組成部分是“齊”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齊”部,表示與齊有關。
“齊”字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為12劃,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漢字。
《五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
在古代中國,齊是一個重要的美德和行為準則,被視為人們應該追求的目标。五齊表示在五個方面達到齊整完美的狀态。
關于《五齊》一詞的繁體字,根據筆畫的複雜性,它的繁體字形态可能與簡體字差異不大。
古代的漢字在字形上與現代的簡化字略有不同。具體到《五齊》這個詞,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基本相同。
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有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的風格,但基本的字形結構沒有太大差異。
下面是一些關于《五齊》的例句:
《五齊》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語搭配組成新的詞語,例如:“六齊”、“七齊”等。
與“五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全面發展”、“完美”等。
與“五齊”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平衡”、“不完美”等。
以上就是關于《五齊》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