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icial of a county] 太守的代稱
五馬立踟蹰。——《樂府詩集·陌上桑》
(1).《玉台新詠·日出東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 漢 時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因借指太守的車駕。 唐 錢起 《送張中丞赴桂州》詩:“雲衢降五馬,林木引雙旌。” 宋 梅堯臣 《送胥太傅湖州倅》詩:“不羨乘五馬,卻逢 羅敷 羞。”
(2).太守的代稱。 唐 白居易 《西湖留别》詩:“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隻許住三年。” 明 許目昌 《水浒記·遣訊》:“五馬喜通麻,相府威權大。” 清 趙翼 《送邑侯高松亭調任宿遷》詩:“相期遷五馬,重布 晉陵 春。”
“五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太守的代稱
漢代太守出行時乘坐五匹馬拉的車駕,因此“五馬”成為太守的别稱。例如《樂府詩集·陌上桑》中“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即指太守車駕。
唐代以後,這一用法仍見于詩詞,如白居易《西湖留别》中“翠黛不須留五馬”。
車駕的借代
部分文獻中,“五馬”直接指太守的車駕,如唐代錢起《送張中丞赴桂州》中“雲衢降五馬”。
“五馬”的核心含義集中在官職代稱和象征性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馬》是一個成語,意為五匹馬,指代運動速度快,力量強大。
成語《五馬》的部首是馬,筆畫為十五畫。
《五馬》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孤憤》一文中,是描述駿馬速度快、威力大的比喻。後來逐漸演變成形容人的能力出衆。
繁體字為「五馬」。
古代寫作「五馬」的「五」字,用在成語《五馬》中時,上方是兩個亍字頭,象征五匹馬,下方是一個簡化的馬字,表示馬。所以整體上看比較像兩個馬各騎着兩個馬。
他在比賽中跑得像《五馬》一樣,一舉奪得冠軍。
五馬行空、五馬分屍、五馬赤兔、五馬分屍
如風如馬、如虎添翼
如漿如糊、如螞蟻搬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