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邑的意思、封邑的詳細解釋
封邑的解釋
(1).古時帝王賜給諸侯、功臣以領地或食邑。《史記·晉世家》:“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2).指領地、食邑。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右逕 劉仲 城北,是 漢祖 兄 劉仲 之封邑也。”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邑的解釋 邑 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舊指縣:邑人(同鄉的人)。邑庠(明清時稱縣學)。邑宰。 古代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悶不安。 筆畫數:; 部首: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封邑”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中的一種賞賜形式,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封邑指古代帝王将土地及附屬人口賜予諸侯、功臣或宗室成員,作為對其功績或地位的獎賞。受封者可在封邑内享有統治權、稅收權等特權,并建立自己的行政體系。
2.制度背景
- 封建體系:在分封制下,君主通過封邑鞏固統治,封邑既是政治權力的延伸,也是經濟資源分配的體現。
- 等級劃分:封邑大小與受封者的身份相關,如《史記·晉世家》提到“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說明封邑與爵位等級挂鈎。
3.功能與特點
- 經濟權益:受封者可征收賦稅、管理土地和人口,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
- 政治象征:封邑不僅是物質賞賜,更代表君主的信任和受封者的社會地位,如漢高祖劉邦曾賜封邑給其兄劉仲。
4.曆史演變
- 周代起源:分封制在周代達到鼎盛,諸侯封邑成為地方自治的基礎。
- 後世變化:秦漢以後,中央集權加強,封邑逐漸被郡縣制取代,但作為榮譽性賞賜仍存在,如宋代劉克莊詩中提到“願還封邑九百戶”。
參考資料
如需更多曆史案例或制度細節,可查看《史記》《水經注》等文獻,或訪問漢典等權威詞典平台(參考、2)。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邑(fēng yì)這個詞是指封給貴族、官員或其他有功之人的領地。根據漢字的構造,可以将它拆分為兩個部首:封(fēng)和邑(yì)。封是表示封賞、授予的意思,邑則是指莊園、土地的意思。封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會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君主會封賞功臣以鼓勵他們,并使他們有足夠的實力來維護國家的安定與繁榮。
封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封邑。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和構造并無變化。封邑可以用傳統的封(寸 + 土)和邑(阝 + ⼈)兩個部首來表示。這些部首分别代表着封賞和土地、人民。
以下是幾個關于封邑的例句:
1. 君主封賞功臣,以封邑來酬勞他們的功勳。
2. 那片土地曾經是一位貴族的封邑,世世代代被他們所統治。
3. 老百姓靠着種植莊稼在封邑中謀生。
一些與封邑相關的詞彙有:
1. 郡縣(jùn xiàn):指地區行政區劃的單位,有時也會作為封邑所屬的行政區劃。
2. 封賞(fēng shǎng):指君主賜予功臣的封號和土地。
3. 封建(fēng jiàn):指古代的社會制度,基于君主封賞的領地制度。
近義詞:封地(fēng dì)
反義詞:解封(jiě fēng)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