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力的意思、食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力的解釋

(1).靠勞動生活。《國語·晉語四》:“庶人食力。” 宋 蘇轼 《籴米》詩:“知非笑昨夢,食力免自愧。” 清 顧炎武 《刈禾長白山下》詩:“食力終全節,依人尚厚顔。”

(2).指靠勞動生活的人。《禮記·禮器》:“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 鄭玄 注:“食力,謂工、農、商也。” 陳澔 集說:“食力,自食其力之人,農、工、商賈,庶人之屬也……禮不下庶人,故無食數,飽即止也。”

(3).靠租稅生活。《禮記·曲禮下》:“問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 孔穎達 疏:“食力,謂食民下賦稅之力也。”

(4).糧食和人力。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章昭達墓志銘》:“ 周迪 資其食力,更事窺窬。”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撲魅驅貍,潛消沴氣,農商并勸,食力兼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食力已盡。”

(5).指腹中有食物而産生的氣力。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不是我無食力身軀閃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的解釋:

  1. 靠勞動生活
    指通過自身勞動獲取生活所需。例如《國語·晉語四》提到“庶人食力”,即普通百姓依靠勞動謀生。宋代蘇轼在《籴米》詩中也有“食力免自愧”的表述。

  2. 指靠勞動生活的人
    特指從事勞動生産的群體,如《禮記·禮器》中“食力無數”的注解,将“食力”解釋為農、工、商等自食其力的庶民。

  3. 靠租稅生活
    古代指依靠收取賦稅維持生計,如《禮記·曲禮下》記載:“有宰食力”,孔穎達疏解為“食民下賦稅之力”。

  4. 糧食和人力
    泛指物質資源與勞動力,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國家資源的描述。

  5. 腹中有食物産生的氣力
    指因進食而獲得的體力,如“食力充沛”等日常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國語》《禮記》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1、5)。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力的意思

食力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食物的能量或者人體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食力的部首是食字旁,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食力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經過演變和發展而來。在繁體中,食力的寫法為「食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食力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探讨現代漢字的寫法和含義。

例句

1. 運動後,需要攝入足夠的食物來恢複體力和補充食力。

2. 食物的營養價值與人體的食力息息相關。

組詞

食物、能力、吸收、消化、攝入

近義詞

消化力、食欲、消化能力

反義詞

逆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