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bergris] 抹香鲸内髒分泌物,為蠟狀灰黑色香料
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類似結石,從鲸體内排出,漂浮海面或沖上海岸。為黃、灰乃至黑色的蠟狀物質,香氣持久,是極名貴的香料。 宋 劉過 《沁園春·美人指甲》詞:“見鳳鞋泥污,偎人強剔,龍涎香斷,撥火輕翻。”《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官一隊隊捧出金鑪,焚了龍涎香。”亦省稱“ 龍涎 ”。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暑氣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掛于南軒。良久,滿座皆思挾纊。澄水帛長八6*九尺,似布而細,明薄可鑒,雲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毒也。” 宋 蘇轼 《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詩:“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嚴嵩慶壽》:“鳳蠟光搖,龍涎瑞靄,華堂恍如仙島。” ********* 《毀家詩紀》之十:“頻燒絳蠟遲宵柝,細煮龍涎涴宿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龍涎香漢語 快速查詢。
龍涎香(發音:lóng xián xiāng)是一種源自抹香鲸腸道的天然分泌物,經過海洋環境長期作用形成的珍貴香料和藥材。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動物來源
龍涎香是抹香鲸腸道未能消化的鱿魚、章魚喙骨與分泌物結合形成的固态物質。部分抹香鲸會将其吐出或排出體外,僅有少量存留體内。
熟化過程
初始為黑色或深灰色,具有強烈腥臭味,需經海水浸泡、陽光暴曬數十年,逐漸褪色為灰白或白色,并散發獨特香氣。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相關權威網頁(如、4、5等)。
《龍涎香》(lóng xián xiāng)是指龍發出的涎液,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具有潤燥化痰、平喘安神等功效。
《龍涎香》的部首是“亻”(人字旁),筆畫數為12畫。
龍涎香最早出現在《史記》中,描述了一種來自龍涎的稀世珍寶。它主要從幼龍的涎水中獲得,然後通過特殊的方法進行提取和幹燥而成。
《龍涎香》(lóng xián xiāng)是龍涎香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發音和意義都與簡體中文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龍涎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有時候會将“龍”寫成“龍”,而将“涎”寫成“唁”或“言”等。
他服用龍涎香後,咳嗽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組詞:龍涎香樹、龍涎香囊、龍涎香片、龍涎香油等。
近義詞:龍涎、龍液。
反義詞:龍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