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奏的意思、敷奏的詳細解釋
敷奏的解釋
陳奏,向君上報告。《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孔 傳:“敷,陳;奏,進也。”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式是敷奏,百揆時序。”《水浒後傳》第二二回:“那六賊釀禍已深,得 陳東 敷奏,聖上俞允,勅批貴府,充軍籍沒,安置蠻煙。”
詞語分解
- 敷的解釋 敷 ū 布置,鋪開,擺開:敷設。敷陳(鋪陳,詳細叙述)。敷衍(a.叙述并發揮,亦作“敷演”;b.做事不夠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面上的應付;c.勉強維持)。 塗上,搽上:敷藥。敷粉。 足夠:入不敷出。
- 奏的解釋 奏 ò 作樂(?),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奏。奏國歌。奏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疏。奏折。奏本。奏對。 呈現,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勝利)。大奏奇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敷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敷奏(拼音:fū zòu,注音:ㄈㄨ ㄗㄡˋ)指“陳奏,向君主報告”,即臣子向君王陳述政事或進言的行為。
出處與經典用例
-
《尚書·舜典》
原文:“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釋義:舜帝命官員通過言辭陳述政績,再通過實際功績考核,最終以車馬服飾作為獎賞。
-
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用例:“式是敷奏,百揆時序。”
釋義:通過規範的奏報,使國家政務井然有序。
-
清代小說《水浒後傳》
用例:“得陳東敷奏,聖上俞允。”
釋義:陳東向皇帝進言,得到批準。
延伸解析
- 詞源:“敷”意為陳述、鋪陳,“奏”指向君主進言,合指有條理地彙報。
- 近義詞:陳奏、啟奏、上奏。
- 應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政治語境,如官員述職、谏言等。
以上信息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尚書》或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敷奏(fū zòu)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演奏樂器或唱歌時,把音樂表達得流暢、自然而有情感。我了解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敷”和“奏”,其中“敷”的部首是“攵”,“奏”的部首是“女”。筆畫上,“敷”字有12畫,“奏”字有12畫。
《敷奏》這個詞的來源主要是從古代音樂理論中發展而來的。在古代,中國音樂有着悠久的曆史,并且在樂器演奏和聲樂方面都有獨特的發展。經過千百年的發展,音樂家們總結出了一套完善的演奏技巧和表達方式,其中包括了能夠将音樂演奏得流暢、熟練、有情感的技巧,就被稱為“敷奏”。
在繁體字中,“敷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敷奏”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什麼特殊變化。
以下是一個關于“敷奏”的例句:
他敷奏着美妙的樂曲,觀衆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一些與“敷奏”相關的組詞包括:演奏、樂器、音樂、旋律等。
“敷奏”的近義詞可以是:演繹、奏樂、表達。
至于反義詞,我無法提供确切的詞語,因為“敷奏”是一個比較具體的詞彙,沒有明顯的相反意義。
希望上述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