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洿恥的意思、洿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洿恥的解釋

恥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洿恥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洿”與“恥”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蒙受污穢、恥辱,強調因不光彩之事而帶來的羞恥感。以下從字形、字義及文獻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洿 (wū)

    • 本義:指低窪積水之地,引申為污濁、肮髒。《說文解字·水部》:“洿,濁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
    • 引申義:
      • 玷污、污染(動詞),如《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此處“洿池”即指污濁的池塘。
      • 恥辱、污名(名詞),如《漢書·王莽傳》:“惡不忍聞,罪不容誅,其污蔑宗廟,洿染孝治。”
  2. 恥 (chǐ)

    • 本義:羞愧之心。《說文解字·心部》:“恥,辱也。”
    • 引申義:
      • 可恥之事(名詞),如《論語·學而》:“恭近于禮,遠恥辱也。”
      • 感到羞愧(動詞),如《莊子·盜跖》:“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二、複合詞“洿恥”的語義

“洿恥”屬同義複合詞,二字均含“污穢恥辱”之意,強調因行為不端或遭遇污名而承受的強烈羞恥感。其用法多見于漢代至魏晉文獻,例如:

《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洿恥之至,莫甚于此。”

此處指女性在封建禮教下被迫忍受屈辱,将“洿恥”視為人格的極緻貶損。


三、文獻佐證與權威引用

  1.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對“洿”“恥”的訓釋奠定了二字的核心語義,是理解複合詞的基礎。

  2. 《孟子》

    “洿池”用例印證“洿”的污濁義,為引申為道德恥辱提供語義關聯。

  3. 《漢書》《後漢書》

    史書中的“洿染”“洿恥”等詞,體現該詞在漢代描述人格污點與道德恥辱的規範性用法。


四、近義詞辨析


“洿恥”作為古漢語詞彙,凝結了“污穢”與“羞恥”的雙重含義,多用于描述人格、德行遭受玷污的極端恥辱狀态,尤見于漢魏史書與儒家倫理文本。其語義根植于“洿”的污濁本義與“恥”的道德評判,是古代漢語表達倫理批判的重要語彙。


參考資料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焦循《孟子正義》(清刻本)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洿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2.構成解析

3.成語化用法

4.相關詞彙

5.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恥”的構字原理或“洿”的引申義,可參考《說文解字》及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巧成窮包元北堂萱表叔比際罷民裁黜蹅踐持綱春纖踔虛刀魚凍天行二神放慵蜚翹豐明風味食品幅辏高技術歸視焊喉鶴歸華表赫赫黑蒙蒙河兖弘新黃芪怳然戶鈎湖劇腳尖焦溺勦竊攪散家哲街制羁鞚景向旌延忌三房刻肌捆兒慄鋭慮憶滿腹詩書滿腔怒火孟秋明朗憑說前典晴雪耆碩生作貪耄貼燮推食望衍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