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洿耻的意思、洿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洿耻的解释

耻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洿耻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洿”与“耻”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蒙受污秽、耻辱,强调因不光彩之事而带来的羞耻感。以下从字形、字义及文献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洿 (wū)

    • 本义:指低洼积水之地,引申为污浊、肮脏。《说文解字·水部》:“洿,浊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
    • 引申义:
      • 玷污、污染(动词),如《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此处“洿池”即指污浊的池塘。
      • 耻辱、污名(名词),如《汉书·王莽传》:“恶不忍闻,罪不容诛,其污蔑宗庙,洿染孝治。”
  2. 耻 (chǐ)

    • 本义:羞愧之心。《说文解字·心部》:“耻,辱也。”
    • 引申义:
      • 可耻之事(名词),如《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感到羞愧(动词),如《庄子·盗跖》:“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二、复合词“洿耻”的语义

“洿耻”属同义复合词,二字均含“污秽耻辱”之意,强调因行为不端或遭遇污名而承受的强烈羞耻感。其用法多见于汉代至魏晋文献,例如: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洿耻之至,莫甚于此。”

此处指女性在封建礼教下被迫忍受屈辱,将“洿耻”视为人格的极致贬损。


三、文献佐证与权威引用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对“洿”“耻”的训释奠定了二字的核心语义,是理解复合词的基础。

  2. 《孟子》

    “洿池”用例印证“洿”的污浊义,为引申为道德耻辱提供语义关联。

  3. 《汉书》《后汉书》

    史书中的“洿染”“洿耻”等词,体现该词在汉代描述人格污点与道德耻辱的规范性用法。


四、近义词辨析


“洿耻”作为古汉语词汇,凝结了“污秽”与“羞耻”的双重含义,多用于描述人格、德行遭受玷污的极端耻辱状态,尤见于汉魏史书与儒家伦理文本。其语义根植于“洿”的污浊本义与“耻”的道德评判,是古代汉语表达伦理批判的重要语汇。


参考资料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焦循《孟子正义》(清刻本)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洿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基本释义

2.构成解析

3.成语化用法

4.相关词汇

5.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耻”的构字原理或“洿”的引申义,可参考《说文解字》及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包亘不变惨黄铲马朝霭乘塞鹑鴽慈教大公祖大古貂衣迭漏敦悃二苑富岁赋有岗棚光趺恒山皇阶豢腴家肥假告讦谏解职井臼鸠计拙季鹰鲈絶电魁特老朽无能楞睁两税陵海鳞素满算鸣剑泥炭品章披雾扑哩扑剌谦称铅印敲榜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凄风楚雨秋糯契爷融泄奢华社首十款释宗讨吃塔器田结无管胁肩低眉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