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厄的意思、五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厄的解釋

指書籍被焚毀的五次厄運。即: 秦始皇 下令焚書,墳籍掃地皆盡,此為第一厄; 王莽 末年, 長安 兵起,宮室圖書,并從焚燼,此為第二厄; 漢獻帝 移都時,吏民擾亂,圖書缣帛,皆取為帷囊,此為第三厄; 劉曜 、 石勒 覆滅京華,朝章國典,從而失墜,此為第四厄; 周 師入 郢 , 梁 蕭繹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為第五厄。見《隋書·牛弘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書籍之厄》:“世間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書為甚。 隋 牛弘 靖請開獻書之路,極論廢興,述五厄之説,則書之厄也久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厄”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層面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曆史文獻中的五次書籍浩劫()

指中國古代文獻遭遇的五次大規模損毀事件:

  1. 秦始皇焚書(前213年):下令焚燒六國史書及諸子典籍;
  2. 王莽末戰亂(23年):長安戰火導緻宮室藏書焚毀;
  3. 漢獻帝遷都(190年):董卓之亂中圖書被制成帷囊;
  4. 永嘉之亂(311年):劉曜、石勒攻陷洛陽,典籍散失;
  5. 梁元帝焚書(554年):蕭繹在江陵城破前焚燒藏書。

此說源自《隋書·牛弘傳》,反映古代文化傳承的艱難曆程。


二、人生困境的象征()

作為成語時,指人生難以避免的五種重大磨難:

  1. 疾病厄:健康危機;
  2. 窮困厄:經濟困頓;
  3. 災禍厄:意外災殃;
  4. 困難厄:重大挫折;
  5. 喪親厄:至親離世。

此解釋強調通過堅韌應對困境的生命哲學,常見于文學作品中。


辨析要點

類型 側重領域 時間範圍 出處依據
文獻五厄 文化傳承 秦至南北朝 史書記載
人生五厄 個體命運 抽象概念 民間俗語演變

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兩種解釋均有廣泛使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厄》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厄》是指五個困難或危險的境遇。它由“五”和“厄”兩個字組成。

《五厄》的來源和繁體寫法

《五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人》中,它表示一個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五個困難或危險。在繁體中,它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根據現代漢字的發展,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對于《五厄》這個詞,其古時候的寫法與今天的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五厄》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在一年内經曆了五厄的考驗。

組詞:五厄境遇、五厄之一、身處五厄

近義詞:五難、五患

反義詞:五福、五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